奔驰“失控”迷云:智能驾驶背后的反思

2018-03-20 11:36:39 来源: 北京日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3月16日晚间,北京梅赛德斯奔驰销售服务有限公司发布《关于薛先生车辆定速巡航相关媒体报道的情况说明》(以下简称《说明》)。奔驰表示,已经第一时间联系薛先生并安排专业人员赶赴现场了解情况,并立即成立了专家技术小组对所描述情况进行调查,强调目前并不具备在后台对车辆进行干预的技术。

当天,据河南当地媒体报道,3月14日夜间,在连霍高速河南通往陕西方向,驾驶奔驰C级轿车的薛先生在开启定速巡航后,无法减速与刹车,只能以120公里/小时的速度狂奔,一个小时之后,奔驰售后终于通过后台操作,使这辆在高速公路上失控距离长达一百公里的奔驰车恢复正常控制。

目前该事件存在诸多疑点,事件的具体状况有待进一步调查。但事件引发的社会舆论,背后折射出来的是,汽车进入智能化时代,公众对于智能汽车安全与网络安全的担忧。

事件存诸多疑点

对于引起事件的原因,3月18日,同济大学汽车学院教授、汽车安全技术研究所所长朱西产,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认为,目前存在三种猜测:“一是奔驰车定速巡航失灵,同时制动、变速箱换挡、关闭电源等除了转向外的所有操作功能都失灵,但这种可能性太小;二是汽车改装,刷发动机ECU(电子控制单元)提升功率,软件屏蔽了‘定速巡航解除功能’;三是车主恶作剧,这种猜测主要是因为事件发生后车主的镇静程度。”

他认为,第二种情况的可能性最大,不排除第三种情况,而汽车缺陷的可能性几乎为0。

“理论上来说,从车辆设计来看,奔驰的车出现这种事情的情况并不大,那么司机的行为就显得比较可疑了。”18日,汽车电子技术专家朱玉龙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表示。

同一天,作家、赛车手韩寒从刹车系统、高速路况、行车速度、配件使用、车主做法等五个方面分析了“失控奔驰”事件,认为“车主夸大和演绎了相当一部分内容”。

根据车主的讲述,事件存在诸多疑点:首先是事件的真实性,据薛先生的描述,他以120km/h的速度持续在高速公路上驾驶1个多小时,并依靠警方的帮助顺利地通过收费站。有分析认为,即使车主作为业余赛车手,也无法在夜间完成如此高难度的驾驶技术。

第二个疑点是,最终失控的车辆是如何停下来的。按照薛先生的说法,当时定速巡航失灵,踩刹车并没有减速效果。“巡航系统失灵的可能性存在,但这辆车制动系统物理未失效,所以完全停不下来不可理解。”3月18日,一位汽车工程师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

事实上,从车辆控制策略的设计而言,为确保车辆安全,一般厂家都会设置“刹车优先”,即只要踩刹车,其他功能都会为其让步,刹车完全失灵的可能性实在太低。

在最初的报道中,当地媒体称奔驰售后通过后台操作使车辆停下,但奔驰方面已经在《说明》中明确表示,不具备后台对车辆干预的技术。随后,薛先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他是利用打开车门、解开安全带的方式使车辆降速实现刹车,但据奔驰在此后表示,该车并没有开车门降速功能。

北京奔驰方面表示,奔驰的相关人员已经到达成都,与薛先生见面,详细调查事件。

智能驾驶安全性反思

尽管事件的真相还有待进一步调查,但由此引发了业内对于智能驾驶安全性的反思。

事件之所以引起强烈的关注,在于消费者的两种恐慌情绪:一是因为事件本身,导致公众对于智能驾驶技术安全性的忧虑;二是最初报道时称后台操作使车辆停下,引起公众对智能网联汽车网络技术安全的恐慌。

对此,朱玉龙认为,“高端汽车人群用户非常在意汽车的安全,消费者对于奔驰本身的质量还是挺信任的。很难想象如果事件中的主角换成自主品牌,或者一台自动驾驶车辆出现类似失控的问题,或者事件更加严重,对于汽车自动驾驶的发展会产生多大的影响。加上本身技术存在差距,或许会加大自主品牌在自动驾驶研发上的压力。”

事实上,一直以来中国消费者对于自动驾驶抱以高期待。J.DPower去年11月发布的“中国消费者自动驾驶倾向调查”结果显示,有78%的中国消费者表示“完全会信任”和“可能会信任”全自动驾驶技术,中国消费者对自动驾驶技术的信任程度超过欧美等国。但是,消费者对自动驾驶的技术安全性、相应法律法规的缺失存在顾虑。

该调查发现,53%的中国消费者担心“可能的技术故障/系统错误”;担心“事故发生时的法律责任”和“车辆可能被黑客攻击”的消费者比例则分别为18%和11%。

智能驾驶、自动驾驶能否大规模普及应用,除了先进技术的推动之外,最终取决于消费者的接受度,而安全保障是消费者选择智能网联汽车的重要因素。

3月15日,比亚迪(62.310,-1.94,-3.02%)被指通过远程遥控锁定车辆。尽管事后证实是由于车辆没有按时交纳租金,所以租车公司对车辆进行了限制,但是该事也说明通过车载云服务功能远程锁车可以实现。

“远程操控理论上技术难度不大,但软件上留后门安全风险太大,厂家又没有看得见的利益,因此不会远程操控。”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

目前来看,消费者难以接受汽车可被远程操控。这意味着,车主的私密性受到侵犯,甚至影响到人身安全。如果厂商能够远程控制车辆,那么意味着黑客同样可以做到。黑客的攻击,或许会给智能网联汽车行业带来巨大的安全隐患。

随着智能驾驶技术不断发展,汽车的联网和电子系统面临着更大的安全威胁。因此,完善相关安全法规和汽车网络安全技术,对于智能汽车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类似奔驰这样的孤例,存在太多矛盾,即使如此,从长期来看,建立一个面向未来的道路安全机制非常有意义。”朱玉龙最后表示。

责任编辑:ERM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