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根廷总被网友称为“哭泣国”,其实有一定道理。毕竟作为一个弱国,阿根廷在国际场合的地位并不高,影响力也不太大。除了在球场上“战胜”英格兰,在其他领域不存在什么可能。
“哭泣国”的弱是真的弱。阿根廷2020年GDP只有3892.88亿美元,而英国2020年GDP尽管创下311年来的最大跌幅,但依然有2.708万亿美元,是阿根廷的近7倍之多。
尽管“弱国无外交”,但在收复马岛、统一国家的问题上,阿根廷一直全力以赴,字典里不存在什么“维持现状”。
一、抓住了英国脱欧的良机,巧妙利用英欧不和
阿根廷本来已经对收回马岛感到绝望,但英国脱欧却使得形势大变。此前布莱尔阻止脱欧显然是正确的做法。“哭泣国”阿根廷通过一系列的外交努力,成功创造出机会。
英国曾把欧盟当成“力量放大器”,马尔维纳斯群岛在2007年后一度成为“欧盟与英国的相关领地”,成了欧盟的“铁桶江山”,阿根廷只能继续等待。
好在没过多少年,英国于2016年决定脱欧。一夜之间,包括马岛在内的南极附近的英国属地全部丧失“欧盟领地”地位。长远利益损失之严重,可能是那些鼠目寸光、斤斤计较的英国人所没有预料到的。
阿根廷国力虽然不断衰退,深陷西方的债务陷阱,但竭尽全力抓住了这个良机。阿根廷总统费尔南德斯2020年成功游说英法,使得脱欧协议没有包含马岛。英国由此无法代表马岛、直布罗陀等“海外领地”与欧盟谈判,一定程度上丧失了继续占有这些“海外领地”的法理依据。
欧盟为什么这么好说话?其实并非是同情阿根廷,“哭泣国”的眼泪在西方那里从来都不好使。德法痛恨英国分裂欧盟的恶劣行径,就是要给伦敦方面一些颜色看看,因此才“照顾”阿根廷的诉求。同时,德法也要通过“整治”英国来警告欧盟内部某些分裂势力。
因此2021年1月,欧盟在相关的贸易谈判中将马岛、直布罗陀等英国夺取的“海外领地”排除出了英欧协议,马岛、直布罗陀等实体必须以独立身份与欧盟进行谈判。这实际上严重削弱了英国对马岛、直布罗陀等实体的控制。
二、阿根廷逐步争取到一些大国的支持
从40年前的1982年开始,我国就支持阿根廷的主张和立场,将马尔维纳斯群岛作为标准地名,摒弃了英国的地名。而在不久前,我国在联合声明中再次坚定支持阿根廷对马岛的主权要求,对英国产生极大的震动。BBC等英媒甚至称英国已被此“激怒”。
这也是为何英国外交大臣特拉斯(LizTruss)相当失态的原因。特拉斯在社交媒体上大放厥词,妄称反对中阿的相关声明,并妄称福克兰群岛是英国大家庭的一部分。
英国之所以“惊诧”,是因为发现阿根廷收复马岛的主张已经在国际上成了气候。阿根廷获得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的支持,对英国而言是个沉重打击。有东方大国的坚定支持和带头,就会越来越多的国家跟进。
事实上,英国对马岛的非法侵占并不能长久维系。就连德国都以实际行动支持阿根廷,向阿根廷申请允许德国“北极星”号科考船停靠在马岛首府“阿根廷港”(英方称斯坦利港)。
三、阿根廷的意志相当坚定,成功把英国逼到墙角
依靠自身实力收回马岛已经不可能,阿根廷能做的就是团结国际正义力量,凝结出对英国的强大压力,迫使英国放弃不合理的主权要求。
现在虽然无法收复马岛,但不代表未来办不到。如果现在都不努力,未来也注定没有希望。
纵然面对如此巨大的劣势,纵然希望一度显得极为渺茫,但阿根廷从未放弃收回马岛领土这件事,依然不断进行努力,尽管这努力有时很卑微。
最让英国惧怕的,无疑就是阿根廷人对收复领土和统一国家的坚定信念。这种信念,就体现在拒绝“维持现状”。维持现状只对英国有利。阿根廷虽然弱小,但底线还是有的,就是拼尽全力也要打破这个只对英国有利的“现状”,决不让国际社会习惯成自然,决不让国际社会承认英国非法占有马岛。如今主持国际正义的呼声越来越高,英国已经被逼到墙角。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马岛距离英国13000公里,离阿根廷只有600公里,英国凭借武力占据马岛,从根本上就不得人心。近日,英国在马岛部署天剑(SkySaber)防空系统,正是英国心虚的表现之一。
作为一个弱国,阿根廷为收回马岛展开了包括上述3次“外交冲锋”在内的不懈的努力,并在近些年取得了突破,创造出收复马岛的良好国际环境。而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们的实力比阿根廷高出多个数量级,我们的统一大业也应该加快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