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制机制变革释放出的活力和创造力,科技进步带来的增长动力,是历次重大危机后世界经济走出困境、实现复苏的根本
10年前,有158年历史的美国雷曼兄弟轰然倒塌,成为国际金融危机的标志性时刻。10年来,世界经济历经低谷的煎熬和爬坡过坎的艰辛。近期,随着各大国际机构不断公布对世界经济的乐观预期,人们终于看到新增长周期的曙光。
世界经济大面积恢复增长始自2017年。联合国报告显示,去年世界经济增长率约为3%,是近10年来最大范围的增长提速。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国际贸易增速提高,企业和消费者信心都在增强……全球经济评论人士几乎一致认为——2017年全球经济实现了同步的、强劲的周期性回升。美国《华盛顿邮报》去年底发表的社论,甚至将“世界经济的持续增长”列为当年全球发生的17件好事之首。
2018年伊始,世界经济复苏图景更加清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分别将2018年世界经济增速预期上调至3.7%和3.1%。世界银行更是预测,世界经济将在2018年迎来国际金融危机之后的全面复苏,“2020年前增速预计会一直保持在3%上下”。乐观情绪不断扩散,一切似乎如西班牙《阿贝塞报》所说,世界经济正在经历一个“甜蜜时刻”。
然而,长达10年之久的国际金融危机噩梦已教会所有人保持“危机感”。即便从去年开始不少经济学家相继指出危机已经结束,人们仍然充满了对“肥皂泡破裂”的恐惧。英国《卫报》就提出了一个大大的问号:世界经济这般理想的复苏时刻究竟能够持续多久?
需要人们保持清醒的是,世界经济仍旧面临诸多挑战。2017年的复苏增长主要源于全球性的投资恢复、制造业回暖以及全球贸易稳步增长,而这些如何持续都有待观察。不少人倾向于担心世界经济增速已达到顶峰,而人口增长、投资不足、生产率提高速度放缓等结构性因素有可能阻碍世界经济进一步提速。美银美林强调,地缘政治风险、贸易保护主义及通胀超预期增长是未来值得关注的三大风险。此外,全球债务水平过高、英国“脱欧”进程、美国政策调整、贫富差距拉大等都是经济发展的不确定因素。
纵观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史,波浪式前行、螺旋式上升是一般规律。“世界经济长远发展的动力源自创新”——总结历史经验,体制机制变革释放出的活力和创造力,科技进步带来的增长动力,是历次重大危机后世界经济走出困境、实现复苏的根本。
美国经济学家努里尔·鲁比尼不久前指出,大型经济体实行结构性改革是确保世界经济回升的必要努力,贻误结构性改革将使世界经济下行风险加大。法国《费加罗报》则担心,经济和政治上的持续风险使西方民主国家面临关键抉择:是加速改革、重新团结起来,还是加剧衰落和分裂?西方国家的踌躇迟疑,更是衬托出中国深化改革的深刻世界意义。日本《读卖新闻》观察中国40年改革经验,捕捉到2018年的新关键词“从量到质”。澳大利亚前总理陆克文指出,中国领导人早就认识到,必须以施行改革来适应未来发展的需要,从长远看,中国和世界都将因此获得巨大的改革红利。
经济危机往往是孕育重大技术的黄金时期。历史上每一次经济危机都催生着科技革命的因子,每一次危机过后都会迎来新技术发展的高潮。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正在创造历史性机遇,“互联网+”、分享经济、智能制造等新理念、新业态蕴含着巨大商机,正在创造巨大需求,以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潜力不可限量。
法国作家乔治·贝纳诺斯曾指出:“未来不是等火车一样等出来的,是做出来的。”经历震荡的世界经济是雨后的沃土,但观望培育不出美丽的花朵,各国只有抓住机遇,撒下改革和创新的种子,辛勤耕作,“甜蜜时刻”才会有长期延续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