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调东线:供水线也是风景线

2018-05-18 11:16:59 来源:光明日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原标题:南水北调东线:供水线也是风景线

初夏,山东,南水北调东线的重要节点——台儿庄泵站正在满目葱茏的绿树环抱下,见证着生生不息的力量:一渠碧水从这里一路向北,源源不断地供给济南、青岛等地。

作为南水北调工程中最早通水的一条线路,南水北调东线通过江苏扬州江都水利枢纽从长江提水,沿京杭大运河及与其平行的河道逐级提水北送,并连通起调蓄作用的洪泽湖、骆马湖、南四湖、东平湖等,向黄淮海平原东部、胶东地区和天津等地供水。这条蜿蜒的供水线,自2013年年底通水以来,已“服役”近5个年头。

如今,汨汨北上的江水,水质如何?供水线如何成为生态补给线和风景线?日前,记者走访了南水北调东线沿线有关省市。

强力治污 确保一江清水向北流

江都水利枢纽站,一块刻有“源头”字样的石碑静静矗立。每年,有150亿立方米左右的长江水从这里踏上征程,输送至千里之外的华北地区。“源头”二字,对江都来说意味着荣光,更代表着责任,如果水质在这里不能得到保证,那此后1467公里沿线亿万人的用水安全更无从谈起。

按照水源地的环保要求,江都全境1332平方公里被分为3个区域,其中202平方公里被划为禁止开发的“红线区”,100多家水泥厂、化工厂、化肥厂因为位置靠近送水通道相继关闭,涉及投资额60多亿元。

沿调水线向北,位于南四湖南端的徐州,是东线在江苏境内的最后一关。这座曾以水泥建材、电力、煤炭、化工为支柱产业的城市,为治理污水果断关闭了100多个散货码头,并着手建立亿吨大港,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综合整治、源头控污、清淤疏浚、综合开发,使主要河湖水质基本稳定在Ⅲ类;建立南水北调东线尾水导流专用工程体系,保障了南水北调输水水质安全。

江都和徐州都只是南水北调东线沿线强力治污的缩影。南水北调,成败在水质,事实上,北上南水所到之处,无不将保水质作为首要目标——

为守护一江清水,江苏先后启动两轮治污工程,推行环保问责、一票否决,南水北调东线沿岸仅化工企业累计关停800多家;治理面源污染,设立水产品养殖禁养区、限养区和集中区,并对养殖区废污水进行专项治理;减少煤炭消费总量和减少落后化工产能,治理水环境、生活垃圾、黑臭水体、畜禽养殖污染、挥发性有机物污染和环境隐患。山东省,实施工业污染治理“再提高工程”,对沿线城镇污水处理厂实施升级改造;实施环南四湖、东平湖人工湿地项目建设,加强水系生态建设,强化入湖水质治理……

目前,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沿线流域水环境质量全面提升,输水干线水质达到地表水Ⅲ类标准,昔日污染严重、臭气熏天的臭水沟改头换面成为清澈见底、鱼鸟成群的生态廊道。

调水北上 发挥生态补给作用

不久前,济南长清湖水位大幅降低,裸露的大面积河滩牵动了不少市民的心。为了让长清湖尽快恢复容貌,长清区通过南水北调往卧虎山水库调水的主管道开出一条分支,调水输送给长清湖。

发挥生态补给作用,这是南水北调工程的使命。以泉城济南为例,济南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290立方米,不足全国的七分之一,是典型的资源型缺水城市。在这座城市,生态用水与生活、生产用水和保持泉水喷涌的矛盾尤为突出。连年“喊渴”的济南在南水北调东线工程通水后迎来改变:东线每年可为济南市调引1亿立方米长江水;工程在枯水期向城内河流强渗漏带补水,完成了补源水源由单一地表水向多水源补给,补水周期由短期阶段补源向全年常态补源的巨大转变,为保持济南泉群持续喷涌、彰显城市特色、提升城市品质提供了重要的水源保障。目前,济南市利用南水北调配套工程分别向卧虎山水库、兴隆水库、小清河、兴济河和玉符河、大涧沟等重点渗漏带生态补水13868万立方米,有力改善了当地的水生态环境。

地上的水资源变化被越来越多人感知到的同时,地下水生态环境也悄然发生着改变。工程通水后,供水区超采地下水设施逐渐关停,南水北调水源逐渐替换了超采的地下水资源,从根本上遏制了地下水超采的局面,持续改善着地下水生态环境。

南水北调的生态补给功能还改变了京杭大运河的航运条件。历史上,京杭大运河通航只能到达济宁以南。随着南水北调工程通水,这一状况得到明显改善,通航已通达山东济宁东平湖,增加里程60.5公里,为东平湖直接通航至长江创造了条件。

绿色发展 生态建设效益凸显

四面环水、站闸相连、佳木郁葱,园中园、明珠阁、源头纪念碑、江石溪碑亭等点缀其间,构成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丽画卷——东线源头江都抽水站所在的江都水利枢纽,不仅是项水利工程,还是国家级水利旅游风景区。

“建一座泵站、竖一处景观”,这是南水北调江苏段在规划建设阶段就坚持的理念,把工程与水文化有机结合,对工程建设过程中的生态环境、人文景观、经济社会发展进行统筹考虑,结合每项泵站工程实际,打造独特的水利建筑。目前,南水北调洪泽站工程被评为国家AA级旅游景区,宝应站被评为省级水利风景区。

风景当然不止在泵站,供水沿线为保水质不懈努力,使得绿水长流的景致再现,城市面貌不断提升。

在江苏,南水北调工程逐渐成为当地重要景观和名片,带来显著的旅游效益——淮安市借力南水北调力推退圩还湖,整治白马湖;淮安和宿迁两市在洪泽湖周边岸滩整治堤坡,使洪泽湖风景区焕发新生机;“一城青山半城湖”则成为徐州的新名片……

山东段同样如此,为涵养水源、净化水质,济宁太白湖新区在老运河入湖口建设人工湿地净化工程,曾被称为“酱油湖”的太白湖重现诗情画意,170余种野生鸟类,东方白鹳、大天鹅、小天鹅、水雉、黑翅鸢等珍贵鸟类在湖区周边筑巢繁衍,老运河人工湿地成为山东重要的淡水水产基地和鸟类栖息地……生态环境的改善,使得太白湖景区于2013年晋升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是供水线也是风景线,自南北上,生生不息的南水北调东线犹如一条生命线,正不断为沿线地区的发展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

(本报记者 陈晨 本报通讯员 农雅晴)

(责编:蒋琪、李栋)

责任编辑:ERM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