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首次拍卖上交礼品 既是廉政教育又可增加收入

2018-09-18 08:26:38 来源:工人日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9月15日,一场拍卖会在河南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进行,拍卖会上的2000多件拍品都是来自河南省政府“公务仓”的东西,这些拍卖品是近十多年来,河南省直党政机关以及省管企业、高校的工作人员上交的各类有价证券和礼品。(相关报道见今日第1版)

 

公职人员在工作中收受礼品,不仅自身容易堕落腐化,还可能影响执行公务的公证性,有损党政形象。但现实中一些公职人员已经收受了礼品且无法退还,对此种情况,根据1995年中央印发的《关于对党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国内交往中收受的礼品实行登记制度的规定》,应上交礼品予以登记,然而对于登记的礼品的处理方式,上述规定并没有明确。如果堆在库房,显然是一种浪费,于是一些地方近年来对公职人员上交礼品采取拍卖方式进行处理,既公开透明,又避免了资产浪费,在增加财政收入的同时,对有关人员来说也是一种公开的廉政教育。

多数时候,送礼者都带有一定企图,而收礼者当场拒绝礼品的勇气则往往不够。公开拍卖公职人员上交礼品,为送礼者传递的信号是,送礼是一种不符合规定的行为,而且有可能是送了白送,因为收礼者不敢自己享用礼品只能上交,所以可能表面收了礼最终却不办事。只有让送礼者看清形势明白道理,才能减少送礼收礼这种现象。

同时,公开拍卖礼品也是在告诉广大公职人员:其一,公职人员不能收受礼品,收了得上交,收了白收;其二,如果收了礼品要懂得怎么处理,要依规上交登记而不是偷偷享用;其三,对上交礼品的处置是公开透明的。

另外,拍卖上交礼品对体制内外监督是一种提醒。以河南为例,此次拍卖的礼品包括购物卡、储值卡、黄金珠宝、名人书画、名表、邮票纪念册、服饰、床上用品、电子产品等,种类繁多意味着不易监督,因此今后无论是社会监督还是内部监督都需要进一步拓宽视野。

从上交登记礼品到公开拍卖,都是廉政教育的内容。这种拍卖还应争取发挥更大作用。比如拍卖前不妨通过多种方式展示,从而扩大警示教育范围。在展示及拍卖期间,可公开各种礼品主要来自哪些部门。这种拍卖也可以在网上进行,以便更多人受到教育、有更多人参与竞拍,既可扩大教育范围,又可增加拍卖收入。

责任编辑:ERM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