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议中的作业APP需多元监管

2018-10-22 09:08:57 来源:北京青年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纵深话题

争议中的作业APP需多元监管

手机应用软件,也称为APP,在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下,APP的功能和分类更加多样。去年11月,央视新闻曾就“中小学生学习类APP”中出现涉黄内容乱象进行了曝光。近段时间以来,重庆、广东等地又有家长反映,学习类APP乱象卷土重来,不少学校推荐使用的作业APP成为了网络游戏的藏身之所。

对于作业APP一直存在争议,支持作业APP者认为,这可以为学生提供个性化作业服务,提高作业质量,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反对者则认为,这不过是利用电子产品搞题海战术,大部分作业APP的作业质量并不高,学生使用作业APP还是在刷题。

客观而言,目前一些作业APP存在的暗含网络游戏,以色情、低俗内容吸引学生的问题,就是有的作业APP不重视作业质量,而为获得市场生存所采取的经营战略,但如此做法只会让作业APP进一步遭遇更多质疑。治理作业APP乱象,关键要加强对它的监管以及学生、家长在选择作业APP时要理性。作业APP运营方必须意识到,只有提供高质量的作业服务,才能让作业APP得到更多学生和家长的认可。

作业APP的同质化以及搞电子题海训练的问题,这是由我国教育评价制度所决定的,当一些教育机构看准这一市场商机后一哄而上,就会导致各款作业APP大同小异,它们的目的都是为了提高成绩。在这种情况下,注重质量的作业APP应投入力量研发个性化作业,但这需要很大的研发成本,一些作业APP运营方觉得即便研发了个性化作业,也不一定就能获得更大的市场发展空间,于是就选择了重营销、不重质量的经营方式,还有的则以提供作业为名,搞包括游戏在内的多元化经营。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对作业APP的监管并不严格,对于作业APP中的游戏,并没有按游戏产品监管。它们的如意算盘是,以免费作业为名吸引学生(家长)下载安装APP,再用游戏、低俗内容吸引学生花钱购买游戏装备。对此,监管部门必须严格监管,要求作业APP只能提供作业服务,而不能超出经营范围提供游戏产品。有的APP声称其中的游戏是为了让学生在完成作业后,进行适当的休息调整,但这会让监管存在灰色地带。让学生在做完作业后休息的最好方式,是放下电子产品进行户外活动。作业APP经营方要共同维护行业的形象,只有规范经营才能让作业APP持续经营。吸引学生使用作业APP的应该是作业的质量,而非用游戏作为卖点。

考虑到目前有一些学校用作业APP布置学生作业,对于这类作业APP,就更需要明确其作业性质。否则,当作业APP中暗含游戏之后,家长必定反对这样的作业APP,而且,这样的APP也会把学生变为游戏玩家。对于由学生(家长)自主选择的作业APP,除了监管部门的监管之外,还需要家长在选择APP时,认真了解APP的作业服务内容,加强对孩子的监护和引导,控制使用作业APP的时间,同时告诉孩子识别不良信息,养成健康的使用智能手机、上网的习惯。

前不久,教育部、国家卫健委等八部门印发了《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明确要求家长陪伴孩子时应尽量减少使用电子产品。有意识地控制孩子特别是学龄前儿童使用电子产品,非学习目的的电子产品使用单次不宜超过15分钟,每天累计不宜超过1小时,使用电子产品学习30―40分钟后,应休息远眺放松10分钟,年龄越小,连续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应越短。这些具体建议都给家长监护孩子使用作业APP提供了明确指引。

责任编辑:ERM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