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老师阅卷还是家长查分,都可以借助互联网提高效率。不过学校及教育主管部门需要意识到,提供查分和分析错题的服务,应属于基本的公共服务
□ 张海英
近日,安徽省亳州市区风华中学一位学生家长向媒体反映,在老师的推荐下,很多家长在手机上安装了一个叫“好分数”的软件,主要功能是查分,学校联考、班级考试班里成绩出来后,家长需要登录软件查看孩子的各科分数,如果家长还想知道孩子的考试名次,就需要付费了(11月6日中国之声)。
其实,这种查分App两年前就出现了。如今,这类产品有50多家,多地中小学校与之签约。表面上看,这类App能根据学生大体情况自动进行教学分析,效率比传统阅卷提高了不少,但实际上弊端也不少,比如由于老师阅卷之后纸质试卷上没有痕迹,不利于学生从试卷上总结得失。
再比如,提供查分服务、分析错题是学校的一项基本服务,但学校却把责任转嫁给查分App,这是一种不负责任的做法。老师在考试之前制作好试题先上传,也增加了泄题风险。另外,付费查阅考试名次,不符合教育部“义务教育阶段考试成绩不进行公开排名”的规定。
还有,学校随意更换查分App,也给部分家长造成经济损失。名义上是老师推荐家长使用,实际上家长没有选择。而学校选择某种App或者更换某种App,不排除与某些App运营商存在利益勾连。所以,商业化的查分App实为问题App,其所隐藏的问题须引起重视。
当然,无论是老师阅卷还是家长查分,都可以借助互联网提高效率,不过学校及教育主管部门需要意识到,提供查分和分析错题的服务,应属于最基本的公共服务,是学校和老师的天职,岂能转移到查分App上?怎能转化为商业服务?让家长为这些基本服务额外买单,是何道理?
教育部曾经三令五申,禁止按考试成绩对学生成绩进行排名。“考试成绩不进行公开排名,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也明确写入了《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中。然而,学校虽不公开排名,却允许查分App根据考试成绩搞排名,也会造成不良影响,不符合相关规定。
实际上,这种查分App也是应试教育的产物,即围绕考试分数做商业文章,这与我国推行素质教育背道而驰,也与义务教育作为基本公共服务的定位不相符。既然查分App存在这么多问题,就需要引起学校方面高度重视,也需要引起教育主管部门的重视。
也就是说,提供查分、分析错题等服务必须回归学校公共服务,公共服务与商业化服务的边界也需要明确,否则,商业化服务会随意侵蚀公共服务,不仅会增加家长教育负担,也潜藏着其他问题。只有及时叫停中小学与查分App合作才能让义务教育回归合理。
同时,查分App比较火也说明学校对于互联网服务有需求,能否在阅卷等方面引入互联网服务,值得思考。因为我们早已进入互联网时代了,“互联网+教育”可探索的方面有很多。但是,教育领域的基本公共服务要始终由学校和教育部门来提供,不能甩给市场。
从报道看,很多家长对这种查分App不理解不满意,这反映出不少中小学在商业化浪潮中迷失了方向,不清楚自己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如果学校不够清醒,主管部门必须清醒,只有如此,义务教育才能继续保持公益化的本色,而不是被某些商业化随意“染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