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豆出口探索建立中俄农业大豆合作试验示范区

2021-06-22 15:15:47 来源:国际商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中国大豆进口高度集中在巴西、美国和阿根廷等国。为实现大豆进口多元化,分散风险,中国加强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合作,与俄罗斯签署了关于大豆合作的协议。有约40家中企在俄开展大豆产业相关投资。今年1月初,俄方发布决议,自2021年2月1日起,对大豆征收30%的出口关税,且每吨不低于165欧元,截止日期至6月30日。俄此项政策出于对国内产业的保护,但对中俄大豆产业合作带来较大影响。

可以看到,近年来俄国内养殖业发展迅速,对豆粕需求大。为应对美欧制裁,俄大力发展农业,尤其养殖业和农产品加工业,随之对以豆粕为主要原料的蛋白饲料需求大增。俄罗斯不允许进口饲料类产品,其豆粕饲料完全依赖国内大豆加工产业。受疫情影响,全球粮价上涨,大豆价格上涨,带动饲料肉类价格上涨。为稳定国内物价,扶持国内大豆加工企业,俄决定对出口大豆征收关税。

此外,俄国内大豆总体供给不足,但远东地区大豆大部分出口。俄罗斯大豆年产量约为440万吨(非转基因),进口量约为220万吨(转基因为主),大豆企业年加工能力可达到700万吨,但实际大豆加工总规模仅570万吨。从整体市场供需平衡来看,俄罗斯大豆产量不能满足境内加工需求,饲料产业豆粕等原料也不足,同时,远东地区大豆出口,大豆加工企业原料不足,加工能力逐渐萎缩。

因此,俄希望通过对大豆征收出口关税,振兴远东本土大豆加工业,并促进中西部之间的大豆流通,达到自给自足的水平,减少大豆产业对外部原料的依赖。

具体分析,俄大豆出口加征关税对中国大豆进口目标和企业的影响体现在如下四个方面。

贸易量急剧下滑。2020年,中国自俄进口大豆69.3万吨,比2019年下降5.25%。今年1至4月,中国自俄进口大豆27.15万吨,同比下降28.52%。其中,3月份进口量只有7179吨,4月份更是只有24吨。而《关于深化中俄大豆合作的发展规划》以及2024年两国贸易额达到2000亿美元的愿景,均提及自俄进口大豆370万吨的数字。

边境自贸区大豆加工企业原料短缺。黑龙江省自贸试验区黑河、绥芬河片区多个大豆加工企业以俄豆为主要来源。但受疫情和高关税影响,区内大豆加工企业基本无豆源可加工。

在俄大豆贸易企业传统渠道受阻。远东是俄罗斯最主要的大豆生产地区,大豆产量占俄罗斯总产量的31%以上,约为140万吨/年。远东大豆最大加工需求只有50万吨,年对外出口量超90万吨,其中90%以上对华出口,中国在俄大豆贸易商主要活跃在远东地区。近期俄大豆价格出口成本大幅提高,中国大豆贸易商苦于难以应对。

对在俄大豆投资企业影响不大。中国在俄投资大豆的企业主要在远东地区,俄方为扶持西部地区加工企业发展,促进东西部大豆流通,将向俄中央区、西伯利亚区和伏尔加沿岸区运输的铁路运费全免,该措施有效期自2021年2月1日至12月31日。可见,大豆生产企业仍然有销路,俄政府对远东收购大豆有运费补贴基本不会影响远东地区大豆销售和价格。

综观俄方大豆产业政策和关税走向,提出这样几条建议。转变传统投资思路,以促进俄罗斯大豆增产为目标,鼓励中国企业在俄开展互利共赢的投资。在中俄总理定期会晤委员会框架下强化大豆产业的合作,落实中俄大豆合作规划,协商共同解决大豆投资中的重点难点问题。鼓励双方企业应对疫情创新合作模式,加强检验检疫政策与措施交流和互认。

组建大豆“走出去”企业联盟。加强企业间合作,增强产业链韧性。鼓励大企业与小企业间联合,鼓励贸易企业、生产单一产业链环节的企业向物流和生产环节延伸,带动农机、技术、服务等出口。利用国内自贸区、保税区等政策,推广国内外互动的合作开发模式。探索建立中俄农业大豆合作试验示范区,示范先进大豆育种、生产技术、管理经验和优惠政策,提高全俄大豆产量。

参考借鉴跨国大粮商在俄农业发展经验。借鉴路易达孚、嘉吉、美国NCH资本以及АгроТерра(美国)等大型跨国企业在俄投资农业经验,学习跨国公司在俄储备优质农业土地,发展种植业的同时,通过并购或合资的方式进入农业原料深加工领域、仓储物流和国际贸易等多个产业链环节,并且根据俄政府农业发展战略,及时调整业务方向。

责任编辑:ERM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