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人民银行、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财政部、银保监会和证监会发布《关于金融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指出,当前,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已逐步成为保障农民稳定增收、农产品有效供给、农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做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金融服务,对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全面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构建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意义。
晌午,退休村医老王把一块块砖从院子东头儿一块一块地搬到西头儿,垒成方方正正的样子。按照他自己起草的设计图纸看,这个方正的石围子预计有3米宽、1米高,基础工序完成后,外围要贴上草清色的瓷砖。老王说,这是养鱼池。他要把屋里鱼缸里的那几条宝贝的观赏鱼倒在里面。
去年的这个时候,老王还在田间地头挥汗如雨地干活。儿子在外地工作,家里只有他和老伴儿两个人。“快70了,干不动了。把手里的地租给了别人。现在钱够花,我每天倒腾倒腾养鱼池,老伴儿看看电视做做饭。”老王乐呵呵地说。
像老王这种把地租给别人,由农村合作社或家庭农场集中管理的农户不在少数。村民老邢说:“村里的年轻人大多外出务工了,老人年纪越来越大,下地干不动了。地不能荒着,所以就租出去,很省心。”
在此背景下,越来越多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出现了。渐渐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也变得清晰且丰满起来。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是指大力培育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逐步形成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骨干,其他组织形式为补充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天津家庭农场数量超过1万家,农民合作社1.13万家。这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发展的过程中遇到过经营困难、遭受过资金困局,但在政策和金融机构的合力扶持下,农业经营主体慢慢地探索出一条集约化生产流程,逐步实现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增加农民收入,促进乡村振兴的华丽蜕变。
由小到大
在天津宝坻区,年过五旬的村民郑述强蹲在自己的水稻承包地察看秧苗生长情况。今年年初以来整体雨量不多、气温不高,导致秧苗的生长较往常慢了一些。郑述强每天察看秧苗生长情况,并及时调整水量和肥料。
郑述强一直和水稻打交道,早年间只是种植自家两三亩的自留地。到了2000年开始承包村民的土地做大规模,这一年他种了50亩地,但很不巧遇到干旱问题稻谷生长不佳,卖完粮食,扣掉各种成本最后还亏了3万多块。“那时想着一辈子种水稻,再干一年试试,不行就不包地了。”郑述强告诉新金融记者,2001年的时候收成终于转好,1年赚了2万多块。这让他对水稻种植更有信心,开始承包更多的地,生产规模从50亩扩大到100亩,再到现在种植了800多亩地。种植方式也从最初的单户种,发展为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郑述强说,“现在我们有5名社员,种植的规模和技术也提升了,收益也高了。现在一年能有10多万收入,5名社员一年就有50多万收入。”
有了成熟的水稻种植经验和技术,郑述强和社员商量着再承包700亩地。但最近几年,土地租金不断上涨,需要投入的成本愈发增加。郑述强估算了一下,如果再承包700亩地,就需要土地承包费80多万元,加上后期的农资费等费用50万元,一共得拿出130多万元。但郑述强和社员手头上并没有这么多资金。
正当一筹莫展的时候,郑述强偶然在农资经销部采购农资时了解到邮储银行的惠农贷款业务,于是找到了邮储银行天津宝坻支行的客户经理。“当时郑师傅正为资金问题发愁。以前的经营郑师傅都是前期把承包费缴纳完了,后期的运行成本就比较吃紧,只能从亲朋好友处筹措资金,但越来越难的人情成本让客户渴望从其他渠道融资。”邮储银行天津宝坻支行有关负责人告诉新金融记者,客户经理去现场调查走访,收集全了客户的基本资料,了解到郑师傅并无可抵押资产或担保物问题。为此,银行为客户联系了天津农担公司进行业务担保,仅用了一周时间便为客户完成了贷款的全部手续,解决了客户的资金难题。
据了解,天津宝坻区水稻种植面积较大,春耕春备需要大量资金,邮储银行通过线上、线下多种方式有效满足农村地区基础金融服务需求。据统计,截至今年5月底,邮储银行天津宝坻支行涉农贷款户数结余825户,贷款余额近4亿元。其中为春耕春备提供贷款资金217笔,金额近1亿元。
无独有偶,在天津宁河区,信贷金融下乡活动同样持续多年,村民在家门口便可获悉最新的信贷政策和惠农举措。数据显示,仅今年1-5月,邮储银行天津宁河区支行投向涉农行业贷款514笔,金额超2亿元;目前涉农贷款余额4.4亿元。
合作社的“兴起”有效地推动了种植模式走向机械化和现代化。稻种培育和生产商天津天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办主任蔡卓在接受新金融记者采访时表示,“我们是专注于粳稻尤其是优质粳稻品种培育和种子生产的公司,向有种植需求的个人和组织提供优良稻种和技术服务。过去小农种植模式难以实现标准化、科学性种植。随着近几年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崛起,农业生产逐步走向了适度规模化,这就为规模化、标准化奠定了基础。以水稻生产为例,育秧、插秧、植保、施肥、收获各个环节均已实现机械化,生产效率得到显著提升,农产品的品质和供应也相对稳定一些。我国还有一些现代农业种植公司已经实现了智能化管理。这种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可以汇集优质的现代农业产品和服务资源,实现科学决策。通过视频监控、小型气象站等设备实时监控种植情况,大大节约人力资源成本。”蔡卓说。
资金难题
新型农业经营方式给传统农业赋予了新的出口。养鸡专业户幺学宝告诉新金融记者:“现在基本上都是公司+农户的养殖形式。我们(合作社)给农户提供鸡苗、饲料和技术支持。”新型的经营方式提高了效率和产出。以养鸡为例,现在每家都能养到三五万只鸡,规模比以前大很多。
据了解,幺学宝最近一直忙着跑资金,希望八九月份能够开始建新的鸡棚。“建4个鸡棚要300多万元,加上后期的基础设施100多万,一共需要400多万资金。而且现在的饲料也在涨价。去年鸡饲料是2000多元一吨,今年涨到了3900多元一吨。我们一共养了100多万只鸡。这些饲料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幺学宝说,此前他已经在邮储银行获得50万元的贷款,下一步,他希望还能从银行获得贷款。
资金难题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发展过程中普遍遇到的问题。蔡卓告诉新金融记者,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扩大规模或政策补贴上的倾斜变更,都会使经营主体产生“缺钱”的困扰。作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上游——稻种供应商,他们也曾遇到农户或合作社因资金链紧张而赊账的情况。“水稻生产是关乎国家粮食安全的产业,是带有公益性质的产业。虽然在农业科技工作者的努力下,更高产更优质品种的应用为种植者带来了一波增收潮,但随着三高一低问题的凸显,即地租高、农资高、人力成本高、普通稻谷收购价格低,这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种植户的资金压力,”蔡卓说。目前天津市相关部门和银行也出台了贷款相关的支持政策,帮助种植者和组织部分缓解了资金压力。
关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遇到的融资难题,一位银行信贷部的工作人员对新金融记者表示,一方面,一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财务数据、税收、补贴、种植等数据存在缺失,银行较难获得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各方面准确的数据,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成功融资;另一方面,不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农产品属于初级加工阶段,产业化程度不高。由于规模有限,不少新型农业主体抵质押物不足、风险分担机制欠缺,较难符合银行风险偏好。
邮储银行天津宝坻支行有关负责人同样坦言,与其他贷款客户有所不同,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客户用款周期明显,且大多客户无抵押物无经营流水。针对此问题,邮储银行受理农户贷款时严格控制受理时限,第一时间为客户解决资金难题,取消了提供银行流水的要求。考虑到大多农户无担保物的问题,银行为有需求的客(农)户联系天津农担公司对符合农担公司要求的客户提供贷款担保,同时符合政府贴息政策要求的客户还可享受农担公司给予的最高3%的贴息。
政策疏解
农村金融发展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但向来也是金融领域的薄弱环节和短板所在。眼下,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资金需求强烈,但它们的规模大小不一,大部分缺乏抵押和担保资质,而且对资金价格十分敏感,他们期待有更多的无抵押无担保的较低成本资金。但贷款风险与资金成本总是正相关,贷款风险愈大,资金成本就愈高。如何调动更多的金融资源和差别化政策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解渴”,考量监管智慧。
6月4日,人民银行、银保监会最新发布《金融机构服务乡村振兴考核评估办法》,要求引导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农村金融服务。如前述《意见》所言,银行业金融机构要为符合条件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免担保的信用贷款支持,针对不同类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特点,研究制定差异化的信用贷款政策。同时积极推广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抵押贷款,支持农机具和大棚设施等依法合规抵押质押融资。积极开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首贷”、无还本续贷业务。
金融下乡的过程中,更多的风险分担和补偿机制必不可少,如此才能确保金融机构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商业可持续。比如发挥全国农业信贷担保体系和国家融资担保基金作用,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风险代偿;继续运用差别化存款准备金、再贷款再贴现等货币政策工具,支持银行业金融机构扩大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贷投放。与此同时,提高不良贷款容忍度。按照《意见》规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不良率高出自身各项贷款不良率年度目标3个百分点(含)以内的,可不作为银行业金融机构内部考核评价的扣分因素。
人民银行天津分行有关负责人向新金融记者表示,天津持续加大对农业经营主体的支持力度,并积极做好银企对接,支持涉农企业。比如由天津市农业农村委提供涉农企业名单,人民银行天津分行组织金融机构按照“户户落实、家家对接”的原则,摸排企业融资需求。截至2021年5月末,天津市农业农村委推荐的697户涉农企业中,646家已经实现对接,金融机构已授信132家、已放贷款131家,自2020年年初累计发放贷款15.39亿元,支持已获得授信的企业稳定就业岗位9388个。同时天津涉农贷款持续增长。数据显示,截至今年4月末,天津市涉农贷款余额2314.42亿元,同比增长15.65%,增速比各项贷款快7.61个百分点,占天津市各项贷款的5.74%,较年初增加100.53亿元,同比多增31.01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