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各公共场所应配置AED,完善深圳急救体系;不断完善社区健康服务体系,加强社康服务能力建设,努力为群众提供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一体化的基本卫生健康服务,是每年重要的民生实事。
记者昨日从深圳市卫健委和深圳市急救中心获悉,截至11月29日,深圳AED已经成功救治36人;截至11月22日,深圳社康机构总数达到772家。全市社区健康服务扩容不断提质,公众场所配置AED数量逐渐上升。
深圳AED已成功救治36人
AED,中文名为全自动体外除颤器,是一种便携式的医疗设备,它可以诊断特定的心律失常,并且给予电击除颤,是可被非专业人员用于抢救心脏骤停患者的“傻瓜式”医疗设备。根据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发布的《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8》数据,我国每年猝死人数高达55万,而医院外发生猝死的救治成功率仅有1%左右。
实施公众场所配置AED项目,是构建全民急救新体系、提升院前急救成功率的重要举措之一。记者了解到,深圳自2017年起,市委市政府在人流密集的公众场所陆续配备了5500台AED,再加上去年龙岗区政府配备的1000台AED,目前深圳AED覆盖率居全国第一,未来5至10年,深圳将达到每10万人300台的国际标准配置。截至深圳急救11月29日的统计数据,这些AED已使用115次以上,成功救治了36人。
为了市民方便快捷查找与使用AED,2018年深圳急救联合腾讯发布了覆盖全城、一键可查的深圳“AED地图”。打开“腾讯地图”或者微信小程序,在搜索栏中输入“AED导航”就会显示离你最近的几台AED,根据导航提示即可前往取出。此外,还配套开展“百人百场急救知识讲座”和急救操作技能演示系列活动,提升全民使用AED开展院前急救能力。
深圳社康机构总数达772家
为推动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方式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近年来,深圳一直致力于完善社区健康服务体系,加强社康服务能力建设,努力为群众提供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一体化的基本卫生健康服务。
其中,在完善社康服务体系方面,不断加强社康机构规划建设,完善社康机构网点布局,提出每2万人口左右设立一家社康中心,落实社康机构建设责任,利用考核手段加大建设力度;提高社康机构建设标准,如社康中心业务用房面积最低标准由400平方米提高到1000平方米等;完善社康机构组织管理,推动基层医疗集团网格化布局等。
在推进社康服务能力建设方面,通过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完善全科医师职业发展政策体系和全科医学人才评价体系;推进专家下社康,健全双向转诊服务机制,试点开展“全专协同”家庭访视和会诊服务;加强社康用药保障,包括增加社康机构药物配置品种,社康机构慢性病药品目录从原来的两种疾病63种药品增至八种疾病233种药品,探索慢性病长处方机制,创新社区药学服务新模式。
此外,还通过创新医保支付引导机制、健全价格引导机制、降低社康机构收费标准、做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等举措,帮助老百姓化解“看病难、看病贵”等难题。
截至11月22日,全市今年已新增社康机构35家,总数达到772家,基本实现每个社区配置1家社康中心;新增全科医生648人,总数达到6026人。全市居民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例降低到14.28%,医疗机构药占比下降至22.6%,均处于全国较低水平。
(深圳商报记者 袁静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