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北京2月12日讯(记者马常艳)2月11日,北京冬奥组委发布《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遗产案例报告集(2022)》中文版和国际版。该报告集指出,越来越多的人正在或者正将从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遗产成果中获益,而且将长期获益。
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以下简称“北京冬奥会”)是《奥林匹克2020议程》颁布之后第一届从筹办之初就全面规划管理奥运遗产的奥运会。近七年的筹办历程中,在国际奥委会和国际残奥委会的指导下,北京冬奥组委始终秉持“绿色、共享、开放、廉洁”的办奥理念,团结各方力量,制定实施《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遗产战略计划》,在体育、经济、社会、文化、环境、城市和区域发展等7大领域创造形成了丰厚的冬奥遗产,使广大人民群众长期受益,带动城市和区域协同发展,引领社会文明进步。
具体看,这些成果包括: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加速健康中国建设;促进冰雪产业和科技发展,持续释放冰雪经济活力;弘扬奥林匹克精神,引领社会文明进步;传播奥林匹克文化,促进多元文化交流互鉴;践行绿色办奥理念,助力美丽中国建设;促进城市高质量发展,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助力京津冀协同发展,交出两份优异答卷。
北京冬奥会的申办成功,点燃了广大民众参与冰雪运动的热情,极大促进了冰雪运动在中国的普及推广。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报告显示,自冬奥会申办成功至2021年10月,中国居民参与过冰雪运动的人数为3.46亿人,冰雪运动参与率24.56%,“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从愿景变为现实,深刻改变着世界冬季运动格局,为国际奥林匹克运动发展留下宝贵遗产。
伴随着冰雪运动快速普及和冰雪场地设施加快建设,冰雪产业快速发展,冰雪装备制造、冰雪健身休闲、冰雪旅游、冰雪会展、冰雪文化等不断壮大,初步形成了比较完善的中国冰雪产业体系。
北京冬奥会筹办是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抓手。冬奥筹办加速带动京张两地交通基础相连相通、生态环境联防联治、产业发展互补互促、公共服务共建共享,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建设初见成效,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取得了积极进展,交出了冬奥筹办和本地发展的两份优异答卷,实现奥林匹克运动与区域发展的双赢。
在北京冬奥会长期筹办过程中,产生了一大批创新性的做法、措施,代表性的人物、团队,示范性的场馆、设施,以及具有影响力的经济社会和文化成果,形成了一大批可以借鉴传承具体鲜活的亮点遗产案例。
本次发布的《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遗产案例报告集(2022)》收录了7大领域中形成的44个典型遗产案例,总结提炼了冰雪运动普及发展、冬奥场馆、科技创新、环境保护、城市更新、区域协同、文化传播、奥林匹克教育、志愿服务、包容性社会建设等多方面的亮点成果。
其中,在冬奥场馆遗产案例中,收录了“冰立方”“冰之帆”“冰丝带”“雪飞天”“雪飞燕”“雪游龙”“雪如意”等场馆。
这些典型的案例成果凝聚了千万个冬奥建设者的智慧和力量,将为未来奥运会和我国大型活动的筹办和举办发挥示范和借鉴作用,为奥林匹克运动发展留下北京记忆、贡献北京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