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3年3月5日,《辽宁日报》刊发新闻《让雷锋精神在“三八”包车组开花结果》,对沈阳列车段“三八”青年包车组学习实践雷锋精神的先进事迹进行了宣传报道。“三八”包车组全体同志学习雷锋烈士事迹以后,一致表示:“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做一个雷锋式的列车员。”
1963年3月5日《让雷锋精神在“三八”包车组开花结果》
与别的组赛着走,我们的表扬信最多
1963年1月12日,送站的亲属把一个9岁的孩子委托给王淑琴,并说到北京后家里人会到站里接。可是列车到了北京后,旅客都走光了也没能等来这个孩子的家长。王淑琴不顾一身疲劳,放弃休息,带着孩子走了20多里路到北京市郊的丰台区,在当地公安派出所的协助下,找到了孩子的家。
为还原当年的新闻背景,在中国铁路沈阳局集团有限公司工作人员的帮助下,记者找到了当年与王淑琴一同在12次列车上工作的乘务员,今年已经81岁的杜宝瑞。“我跟王淑琴是好朋友,那年她负责5号车厢,我在6号车厢。她经常主动问询旅客、问寒问暖,对人十分热情,健谈,列车里乘客发生什么事,她都能沟通好,是服务标兵,当时我们给她起过一个外号叫‘王铁嘴’。”对于王淑琴送小孩那天的情形,杜宝瑞记忆犹新,“后来,孩子的家长给列车段送来了感谢信。”
曾经的列车长杜宝瑞戴上她珍藏多年的列车长大檐帽。杨靖岫摄
“我们与别的组赛着走,我们的表扬信最多。”杜宝瑞说。新闻报道中提到在“遇到困难想雷锋、生活朴素学雷锋,多做好事赶雷锋”口号的鼓舞下,他们在繁忙的春节旅客输送工作中,做出了突出的成绩:全组没有一个人欠勤;除了完成应该担当的任务以外,并主动要求利用休息时间担当节日近郊临时列车乘务;仅三趟往返乘务中,共做好事21件,获得旅客表扬84次。
“每个人都以身作责,不管做什么事,都想着车班组,不给列车段抹黑。”对于杜宝瑞来说,能在12次列车的“三八”青年包车组工作是一种荣誉,说起工作经历,她的话语中充满自豪感。
12次列车有着学雷锋做好事的光荣历史和传统
1959年7月22日,12次特快列车被洪水围困3天3夜,当时的列车长张敏媛带领“三八”青年包车组将车上仅有的食品全部供应给旅客,不仅保护了全列车612名旅客,还从洪水中抢救出350余名当地群众。当年,铁道部给12次列车颁发了新中国成立后的“一号嘉奖令”,同时授予“英雄列车”的称号。1960年,八一电影制片厂将12次列车战洪水的英雄事迹搬上银幕,从此“英雄列车”叫响全国。
2007年全国铁路实施第六次大提速,12次列车由沈阳北至北京改为沈阳北至广州东,营运里程增加到3029公里,列车运行的时间长了,工作虽然更加辛苦,但暖心服务从未缺席。
12次列车“三八”青年包车组第四任列车长李桂茹当年在北京站的照片。受访者提供
60多年来,12次列车用每一次服务,每一个细节回答着这个问题,一波又一波乘务人员在岗位上践行自己“作一个雷锋式的列车员”的承诺。做一件好事不易,做一车好事更不易,12次列车乘务人员把崇高理想信念和道德品质追求转化为具体行动,重视每一次旅程中的服务,更坚持立足本职,将雷锋精神代代传承。
我们更应该做一火车的好事
沈阳北站东侧,在中国铁路沈阳局集团有限公司内,有一间“12次列车荣誉室”,新职工进入班组后都要参观荣誉室,并观看电影《12次列车》。“这已经成为我们沈阳客运段的一个传统。”客运一队党支部书记张朝钾介绍,12次列车的乘务人员都觉得自己能够入选是自豪的事,特别珍惜这个岗位,大家都比着干。
从张敏媛担任的第一任“三八”青年包车组列车长,至今已经传承了48任。张宗玉,第48任“三八”青年包车组列车长,她对记者说:“雷锋精神对于我们来说,就是让旅客感受到那份实实在在、真真切切的关爱与尊重。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我们的工作就在火车上,更应该做一火车的好事。”
记者:栾溪贾知梅
摄影:杨靖岫
视频:郭作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