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春分处。
今日后,白昼渐长……
千山脚下,辽菜大师工作室外,玉兰初绽,老树吐新芽。
辽宁千山——被各色植物环抱的长白山余脉,开春时空气阴凉。丰饶的黑土地上,河水开化,松鼠在不时掉落冰凌的林间穿梭,找寻着埋于地下的越冬坚果。
今天,罗师傅要以早春鲜美的鳜鱼为食材,加之林间松鼠的灵动创意,烹制一道独门佳肴——“罗氏松鼠鱼”。
在罗师傅的心里,一名真正优秀的厨师,在走进厨房,走向餐桌之前,最重要的,是要走进大自然。优秀的厨艺和灵感,往往诞生于山林河流的间隙,以及自然赐予人类的奇珍美馔之中。
春分古时又称“日中”“日夜分”“仲春之月”,尽管它并不属于传统节日,却是指示农业生产的重要节气。
春分时昼夜等长,其后阳光直射位置逐渐北移,逐渐昼长夜短。《明史·历一》有云:“分者,黄赤相交之点,太阳行至此,乃昼夜平分。由于与农事活动密切相关,民间还留下了“春分无雨划耕田”“春分有雨是丰年”的说法。
在我国南方,春分节气有祭祀、立春蛋、吃春菜以及放风筝等等习俗。采上一把“春碧蒿”,与鱼片滚汤,名曰“春汤”。一家人更是在“春汤灌脏,洗涤肝肠;阖家老少,平安健康”的祝福里,迎来春播春种的繁忙。
然而在东北,长白山的料峭春寒锁住了尚待萌发的珍奇美味,却锁不住庖厨的巧思和想象力。同样是吃早春第一茬鲜鱼,经过辽菜名厨的巧手,再挑剔的食客也能从感官与味蕾中寻到东北人的乐观与幽默。
肉质细嫩的松花江鳜鱼刺少肉多,因其味道鲜美而位列“四大淡水名鱼”之首。
只需简单几刀,砧板上的鳜鱼便脱骨。经过简单改造,鱼的下巴变成了如松鼠般的“圆耳朵”和“尖嘴巴”。而两片鱼肉,则在精益求精的辽菜花刀技法中,变成了珠玉般晶莹的鱼片。
裹上淀粉,鱼片在油锅中逐渐变得卷曲金黄,宛如松鼠的蓬松尾巴。
“制作松鼠鱼是最讲究刀工的,这就要求厨师有高超的技巧,要每一刀都切到鱼皮,但不能切断。只有皮肉刚刚连在一起的状态,才能炸制出前后翘起的松鼠造型来。”罗永存告诉记者,“食客在品尝松鼠鱼的时候,轻轻一夹就能夹起鱼肉,但吃完后,盘子里还能剩下一张完整的鱼皮,这才能体现出松鼠鱼的烹饪精髓。”
经过烹制,成品松鼠鱼弓着“身子”好似啃食坚果,头昂尾翘,形态可爱。临上桌前,浇上一勺秘制的汤汁,本就形似松鼠的鱼肉还会发出吱吱的声音,不仅甜酸适口,外酥里嫩,更是活灵活现,形美自然。
唐代名家张志和曾以一句“桃花流水鳜鱼肥”表现鳜鱼肉质的鲜美,而近年来,在罗永存的努力下,小小的松鼠鱼已经三次走出国门,以其高超的技艺代表辽菜登上世界的舞台。
到罗师傅这里,松鼠鱼的烹饪技艺已经历三代人的传承与发展。然而对罗师傅来讲,带出更多的学生,让辽菜在黑土地上发扬光大,未来要走的路还很长。
春分,昼夜同长,美好悄然至,人间正芬芳。
趁取春光,还留一半,莫负今朝。
北国网记者李冰 视频:郭作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