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中国高质量发展)从“老破小”到新式社区 上海旧改让“老窗口”焕新

2023-05-16 10:10:50 来源:中国新闻网

打印 放大 缩小

中新社上海5月15日电题:从“老破小”到新式社区上海旧改让“老窗口”焕新

作者谢梦圆徐明睿


(资料图片)

家住上海市彭浦新村彭三小区的邢兆扣今年75岁。一早,她从洗衣机中拣出衣物,再拿去日光充足的阳台上晾晒,回屋后侍弄一下花草,接着走进整洁有序的厨房做饭……和如今闲适清净的生活不同,在彭三小区旧房改造前,邢兆扣的生活常因年久失修的老房子而“鸡飞狗跳”。

当初她所居住的老楼,一套三房户型往往分配给两到三户人家居住,合用厨卫,室内过道还堆满了脸盆、自行车、旧书报等生活物品,空间很逼仄。

“特别是上海的黄梅天,墙壁都往下漏灰,我以前住在底楼,苍蝇、蚊子、耗子是避免不了的。”邢兆扣皱起眉回忆道。

潮湿、脏乱曾经是彭三小区老住户们相同的记忆。黄洪斌一家三口2000年住进了老旧的彭三小区,除了要应对梅雨季的水涝,排队上厕所、晾晒衣物不便等都让他头疼。

即便如此,很多居民仍不愿离开。原来,这里曾是人人艳羡的彭浦新村,很多老工人于此生活了大半辈子,度过了自己意气风发的壮年时期,对老小区产生了深厚感情。

彭浦新村最早是上海北郊的一片田野,20世纪50年代,原彭浦乡地区建起了彭浦工业区,为了解决工人住宿问题,1958年,彭浦工业区建起了职工宿舍,迁入1200多户职工家庭,形成了最早的彭浦新村,后续通过逐步建设,演变成了现在的彭一、彭三、彭五、彭七4个住宅小区。

作为上海最早对外开放的新村,彭浦新村至今接待过40多个国家共630批外宾的参观访问,曾是世界了解中国普通老百姓生活的一个窗口。然而当年条件优越的新村经过几十年风雨,却面临着设施简陋、结构老化、屋顶漏水等越来越多的问题。

如何改善人居环境,让曾为国家建设作出贡献的劳模、先进工作者安度晚年,成为彭浦新村在城市更新发展中面临的最突出问题。2005年,彭浦新村街道在全市率先探索旧住房成套改造工作。

然而,相比熟悉的动拆迁,旧住房成套改造更加困难。首先是方案难,因为房型太多,一个基地有几十种房型。彭三小区五期的设计前后持续了2年,大的修改有十几次。

“我们采取过抽户、加层扩建的形式。把楼上加一层,把下面户室抽出来,改成煤卫独用。”彭浦新村街道旧住房改造办公室负责人须炳荣告诉记者,这种方案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后来在改造彭三小区二期时,我们采取了拆除重建的模式,把旧房子拆掉重建高层,有电梯上下,绿化面积增加,而且有地下车库了,我们还增加了好多配套设施,比如说老年食堂。”

除了改造方案这样的难题,如何化解居民内心的“疙瘩”也非易事。有居民把家庭矛盾、生活困难方面的问题与签约、搬场捆绑在一起,大大超越了旧改的工作范围,给签约、搬场工作增加了很多难度。

街道旧改工作人员引入陆金弟人民调解工作室、心达社区心理咨询服务社等专业机构,帮居民断“家务事”、了“烦心事”。同时,还运用邻里劝说法等,让民众成为“编外力量”,义务承担起政策宣传等工作。

从整幢到成片到小区整体改造,从厨卫独用到电梯高层到生活配套提升,目前,彭浦新村街道已先后完成三个小区的改造,累计改造房屋102幢、受益居民4907户。

“现在新小区绿化真的很好,邻里关系也蛮好的,我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黄洪斌笑道。(完)

责编:李莹

审核:徐晓敬

关键词:

责任编辑:ERM523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