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有墨香 徽韵自悠长(走进传统村落)-天天快看

2023-06-17 10:13:28 来源:人民日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在安徽省宣城市绩溪县上庄镇,传统手工制墨技艺传承千年——

山水有墨香徽韵自悠长(走进传统村落)

图①:上庄镇上庄村一座徽派建筑的后门门罩。  高长清摄(人民视觉)  图②至图④:传统徽墨制作程序中的炼烟、打磨、描金。  图②图③图④均由绩溪县委宣传部提供


(资料图)

图⑤:“胡开文”制西湖十景墨。  资料照片(影像中国)  图⑥:上庄镇尚村的民居与自然风光。  绩溪县委宣传部提供

自安徽省宣城市绩溪县城向西,水声潺潺,树影葱茏,一路行去,至群山之中,豁然开朗。

河溪成网,环绕村庄。古朴的石桥、参天的古树、浣洗的村民、嬉戏的孩童,还有三五成群的鸭子悠闲戏水,眼前的景象宛若一幅水墨丹青,这便是记者此行的目的地——上庄镇上庄村。清人刘汝骤赞此地:“竹萦峰前,山萦水聚;杨林桥旁,棋布星罗。”

安徽省宣城市绩溪县上庄镇又称八都,清时称上川,是久负盛名的历史文化名镇,自古商贸发达,名人辈出。步入古镇,昨日繁华大多已成故事,但有一物件,能够穿越历史,成为寻觅往昔的线索——那便是一锭徽墨。

天下墨业在绩溪

一锭墨,勾勒古今繁华

醇烟百炼久,万杵臼中锤。中国文人素爱自称为“墨客”,将其作品称为“墨迹”,一句“有得佳墨者,犹如名将之有良马也”,道尽对墨的重视。

天下墨业,以徽墨为首。徽墨,即徽州墨,因产于古徽州府而得名。唐末,著名墨工奚超举家搬迁至古徽州府统辖的歙州,制出光泽如漆的佳墨,深得南唐后主李煜赏识,被赐姓“李”,之后便有了“黄金易得,李墨难求”之说。至此,墨的主产地移至徽州,当地家传户习,形成了辐射全国的制墨中心。

明清时期,绩溪徽墨达到鼎盛。这一时期所制的徽墨“坚而有光,黝而能润,舐笔不胶,入纸不晕,清雅芬芳,久贮不变”。此外,墨的造型中还融入绘画、书法以及雕刻艺术,并衍生出药墨、集锦墨、精鉴墨、彩墨等品种,墨的功能由书画工具拓展为艺术品。

2014年被列入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上庄镇上庄村,是清代制墨名家胡天柱的故乡,制墨传统源远流长。走进上庄古村,在村口水圳边有一处徽派建筑,名曰“胡开文纪念馆”。其实,“胡开文”并不是一个人名,而是胡天柱创办的徽墨墨庄店号。

踏入纪念馆,第一眼看到的就是“胡开文墨”创立者胡天柱的雕像。走进里屋,只见墙壁上的7个大字格外醒目——“天下墨业在绩溪”,凸显绩溪徽墨的地位。

“坚持古法制墨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徽墨的制作周期最少也要几个月,说是千锤百炼而成毫不为过,所有经验都是历代制墨师傅殚精竭虑摸索而成。”上庄老胡开文墨厂厂长胡嘉明说,如今,古老的徽墨制作技艺在上庄村一如往昔。据胡嘉明介绍,徽墨制作配方和工艺非常讲究。“廷之墨,松烟一斤之中,用珍珠三两,玉屑龙脑各一两,同时和以生漆捣十万杵”。徽墨原料主要分松烟、油烟两种,制作工艺复杂,有炼烟、选烟、和胶、捣杵、入模、压担、晾墨、修墨、打磨、描金等多道工序。制墨过程中为了确保烟和胶完全融合,要经过多次捶打,锤子重量一般是6斤或者8斤。一块墨泥起码要捶打200下,同时还要掌握力度和角度,很是考验工人的水平。只有敲打得恰到好处,墨泥才会变得细腻均匀,韧性也会有所增加,所以也有“墨不厌捣”之说。正因为有独特的配方和精湛的制作工艺,徽墨素有“拈来轻、磨来清、嗅来馨、坚如玉、研无声、一点如漆、万载存真”的美誉。

一水环带万峰回

一锭墨,延续治学传承

徽岭横贯绩溪县,将县域划分为岭北、岭南两个区域,上庄古镇便位于岭北区域。这里“万峰回抱,一水环带”,中间是一片开阔的盆地,四周则环列着10座千米以上的山峰,终年清澈见底的常溪河从村南缓缓流过,穿过杨林桥,蜿蜒东去,汇入新安江。

独特的地理位置,造就了独特的文化生态。此处产生了一代代、一批批的制墨能工巧匠。他们之中,有的专做墨模,有的专刻墨印,有的专事捣制,有的专业贩卖,分工明确。

徽墨在上庄传承至今,亦因此处的治学传统。上庄镇宅坦村,距离上庄村不过5分钟车程,2016年被列入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有上千年历史。

宋真宗景德四年(公元1007年),绩溪人胡忠建桂枝书院,供宗族子弟读书。如今虽已损毁,但这是安徽省建立最早的书院。

宋室南渡以后,官学衰微,而发轫于徽州的新安理学发展很快。理学家利用私立书院作为讲学之所,两宋时期安徽共建有书院32所,其中在今宣城境内仍留存有6所。

近现代以来,上庄同样人才辈出。新文化运动先驱胡适、医学教育家汪惕予、中国农学界第一位女教授曹诚英、湖畔诗人汪静之,都是自上庄古镇,走向广袤世界。

徜徉在上庄的巷道中,无意中看到,墙壁上张贴的几张村委会告示都是用毛笔书写的。在墨乡,农民能写一手好毛笔字,算不得什么稀奇事。遥想当年,上庄儿郎,不知凡几,尽至书院,学史明经,其间又有哪个手中不曾握住一锭徽墨?跨越千年,古今繁华,都在这一锭徽墨上交汇融合。

千锤百炼展新颜

一锭墨,开拓创新空间

徽墨,代表着文化的厚重和历史的严谨,但在时代的潮流当中,同样不曾落后。作为在老墨厂成长起来的年轻人,胡嘉明的女儿胡翠霞担当起了弘扬徽墨文化的责任。

“欢迎大家来到我的直播间,今天,我带大家一起来看看正宗的徽墨是如何制作的……”上午10点,胡翠霞开始直播了。今天,她要通过直播镜头带大家参观上庄老胡开文墨厂。

“请问可以到厂里体验吗?”

“我是初学者,可以推荐一款墨吗?”

…………

每场直播,胡翠霞都会在直播间耐心地回答网友的各种提问,在后台收到的私信,她也总是尽可能回复。

自2022年2月开始直播,一年来,胡翠霞已经积累了很多经验,不仅准备了专门的演播室用于产品讲解,还带网友到现场参观,让他们能实际体验制墨过程。

而更时髦的,从制作墨模就开始了。

村民曹任华在上庄村经营着一家名为“务本斋”的铺子,专门制作墨模。徽墨成品上的图案、文字效果如何,都仰赖墨模。

“我们基本都是墨厂订货,以前是相对比较传统的图案,现在已经趋向于年轻化。有一些比较前卫的图案,还需要我们自己设计。”曹任华说。

“你看,这是我设计的。”玄之斋徽墨有限公司负责人胡海涌拿出一方徽墨。但见这块长方体徽墨,正面一只天鹅,侧面则绘一喜蛛下垂,背面刻字,寓意“喜从天降”,四面描绘,相互辉映,浑然天成。

“徽墨要发展,也要创新。”为此,胡海涌已经做了不少探索。比如,胡海涌利用徽墨的几个侧面,在图案雕刻上注入情节,一块徽墨就承载了一幅连环画。胡海涌还在徽墨上嵌入不同颜色的宝石以区分烟料和色泽,“一方面显得更精致,另一方面也方便书法爱好者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购买。”

此外,徽墨墨锭也不再拘泥于传统形制,而能集绘画、书法、雕刻、造型等手工技艺于一体,成为综合性的艺术精品。与此同时,徽墨也走出书画圈,在空气净化、装潢美术、医药等方面开拓出新的生存空间。

“徽墨要让年轻人喜欢,就要在古法制墨的基础上不断进行探索,这样不仅可以增加销量,也有利于传统文化的弘扬和传承。”胡海涌说。

(朱玥参与采写)

责编:齐志扬审核:徐晓敬

关键词:

责任编辑:ERM523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