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要“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值得关注的是,中国保监会、中国人民保险集团召开会议专题传达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之时,保险业监管部门和保险业龙头企业不约而同地提到,要持续加强保险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和保障,回归“保险姓保”的本源。
金融业要“回归本源”和“服务实体经济”,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2017年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的要求。“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写进党的十九大报告,更是指明了包括保险业在内的我国金融业今后发展方向。
笔者认为,保险资金与实体经济具有“天然的匹配性”。保险业“回归本源”主要是指回归服务实体经济的源头,关键点在于发挥经济补偿、风险管理与资金融通的核心功能,一方面为实体经济分散和转移运行中的风险,利用专业的风险管理减少实体经济及社会财富的损失;另一方面,发挥保险资金的长期性优势,促进实体经济的资金融通,矫正金融与实体经济的失衡。
当前,金融和实体经济出现失衡已是不争的事实。大量资金在金融体系内部循环,与此同时,非金融机构的资金也在不断涌入金融和房地产领域。与之相对的是,实体经济资金偏紧、融资难融资贵的情况日益严重。
在这种背景下,找到适合的金融资金并引导其进入实体经济,成为中央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而保险可以说,其三大核心功能都与实体经济具有“天然的匹配性”。
“保险姓保”说的就是保险首要功能—经济补偿功能,即集合和分散自然灾害或意外的风险,为实体经济转移运行中所面临的风险,尤其是在风险发生时得到及时充分的补偿,从而能快速恢复生产经营。
截至2017年6月底,中国人民保险集团的科技保险为6083家科技企业提供风险保障逾1万亿元,知识产权保险累计为5233家科技企业的11330件专利提供风险保障逾128亿元,有效支持了科技企业的正常运转。
保险业可以说是专业处理“风险”的商业机构,例如掌握众多自然灾害等风险的第一手资料,有着丰富的防灾减损经验。在保监会发布的《关于保险业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积极构筑实体经济的风险管理保障体系”,包括完善社会风险保障功能,完善农业风险管理机制,增强保险增信作用等。
保险资金融通功能(资金供求双方运用各种金融工具调节资金盈余的活动)在支持实体经济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从融资需求来看,实体经济所需的投资规模大、回收周期长,但回报稳定、抗周期性良好。而从投资需求看,保险资金数量大,对投资收益安全性要求高。由此可见,长期来看保险的资金融通功能离不开与实体经济的匹配,回归服务实体经济这一本源也是保险业自身发展的需要。反过来说,保险业只有与实体经济的稳定性和长期性进行很好的匹配,才能发挥社会经济发展的“稳定器”和“减震器”功能。
服务实体经济乃金融之本,而保险是现代金融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其核心功能来看,服务实体经济更是保险之基,只有这样保险等金融业才能行稳致远,我国经济才能向现代经济体系、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迈进。
(作者系财政部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应用经济学博士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