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日,证监会发布《关于修改<关于改革完善并严格实施上市公司退市制度的若干意见>的决定》征求意见稿,未来依靠财务手段保壳的难度将越来越大。业内人士预计,无营业收入、无经营人员、以及频繁出现“亏两年赚一年再亏两年”的情形,或符合僵尸企业的标准,可能会面临退市危机。
证监会加强对僵尸企业的处理力度引来一片叫好,然而对于一些业绩不良的上市公司来说,这并不是一个好消息。绿庭投资近年来的盈利情况并不乐观,在今年,他们修改的经营范围,或许希望通过新增经营范围的方式来缓解压力。
更改经营范围 贸然跨界风险高
变卖资产确实能够美化财务报表,但这并不是长久之计,在曾经的主营业务收益不佳的情况下,绿庭投资不得不想办法拯救自己。为此,修改《公司章程》,新增经营范围成为他们的选择。
在2月14日,绿庭投资发布公告称董事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增加经营范围暨修订公司章程的议案》,新增物业管理、房地产经纪、住房租赁经营、自有房屋的出租、园区管理服务、商业综合体管理服务等经营范围。
可见,以上新增业务均属于房地产行业范畴,对比绿庭投资以往的主营业务完全不同。对于绿庭来说,在自己的熟悉的业务领域尚不能得到良好的收益,贸然跨界真的合适吗?通过哪些手段才能使得新增业务带来高额回报率呢?
其实,投资者有以上担心并不是多余的,绿庭投资此前也曾尝试过转型,效果却差强人意。2017年中报显示,当期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7,341,137.90元,而上年同期数则为38,769,238.18元,变动比例高达-81.06%。针对这一事实,绿庭的解释为:公司业务转型,原食品加工相关的现金流入减少。业务转型却带来如此大的业绩下滑,让投资者对于绿庭投资的管理能力产生怀疑。
除此之外,房地产行业也是一个受政策影响较大的行业,作为这个行业里的“新人”,绿庭投资又要如何应对接下来可能会出现的政策风险,仅凭 “公司在不动产投资管理领域具有一定的经验积累”恐怕不足以判断未来公司在房地产行业有大作为。
更加让投资者后怕的是,绿庭投资刚刚经历过一次失败的重大资产重组,而董秘到目前为止都没有能给出重组失败的具体原因,只是简单地用汇率市场变化、政策变化敷衍投资者。有这样的先例,我们有理由怀疑绿庭投资对于政策风险的应对能力。
曾信披违规被立案 时间“精准”手段多
按照证监会的要求,上市公司在信息披露方面应做到及时、准确、完整,按照以上要求进行信息披露也是上市公司应尽的义务。然而,绿庭投资在信息披露这一方面暴露出的问题却不少。
早在2016年,绿庭投资就因为信披问题遭到上海证监局责令整改。上海证监局行政监管措施决定书显示,绿庭投资未披露对Four Points, LLC(公司在美国的合作伙伴),累计借出金额为1798.81万美元的借款,未披露关于投资成立W-G Capital Fund,LP事项的重大进展情况。此外,自2015年12月24日起,上海大江通泰食品有限公司为公司关联方,但公司未在2015年年报中予以披露。这一行为也不符合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要求。
到了2017年,绿庭投资在信息披露方面的问题似乎更加严重了。绿庭投资于9月29日收到证监会下发的《调查通知书》,因公司涉嫌信息披露等证券违法违规,根据有关规定, 证监会决定对绿庭投资立案调查。目前调查情况还未披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