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覆巢之下无完卵”。
2018年,在资本市场整体羸弱的大背景下,“血淋淋”的港股破发潮一波接着一波,A股新股也难以幸免。虽然还未出现诸如港股首发即破发的情况,但很多新股也在2,3个涨停之后便开板,较之以往10多个,甚至20多个涨停,孱弱之势可见一斑。比如我们今天文章的主角郑州银行(06196-HK,002936-CN),头顶全国首家A+H上市城商行的光环,却只收获了三个涨停,被戏称为“最不赚钱”的新股。
资本市场,股价即业绩的放映。从10月22日郑州银行发布的2018年三季度业绩报告来看,营收质量确实存一些瑕疵。
郑州银行三季度业绩报告存瑕疵
郑州银行成立于2000年,于2015年12月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挂牌上市,2018年9月19日正式登陆深圳证券交易市场。经过近20年发展,郑州银行市场竞争力和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在英国《银行家》“2018年全球银行1000强”榜单中,郑州银行一级资本排名第245位,较2017年上升77位,首次跻身前300强。
公开资料显示,截止2018年1-9月,郑州银行共计实现营业收入80.07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增长10.75%;归属母公司股东净利润34.36亿元,同比增长2.51%。
大体来看,这样的成绩还是可以的,但期内利息收入只有138.54亿元,较上年同期减少7.82亿元,利息支出则从上年同期87.41亿元增加至92.41亿元,导致净利息收入只有46.13元,同比降低22%,净利差只有1.47%。
对银行而言,核心业务是存款与贷款,利差收入就成为利润增长的主要来源。随着吸引存款越来越难,该部分收入出现萎缩迹象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银行的业绩,如何拓宽收入渠道就成了一个问题。
净利差,是指平均生息资产收益率与平均计息负债成本率之差。净利差率则是衡量商业银行净利息收入水平最常用的标准,是传递银行系统效率的重要指标,净利差回落往往意味着盈利能力弱化。
与此同时,财华社注意到郑州银行前九个月投资收益猛增,由去年同期的0.49亿元大幅增加至15.39亿,增幅高达3007%,投资净收益占净利润比重接近45%。对于收益变动较大的原因,郑州银行表示是因为今年起执行了新金融工具准则要求,将旧准则中部分应收款项类投资以公允价值计量,不再作为生息资产,持有期间收益计入投资收益。且不论准则变更前应收款项类投资的规模,这已经折射出我国目前城市商业银行的处境,向零售金融转移已成为趋势。
此外,郑州银行还面临不良贷款率上升的问题。
“去杠杆”背景下,郑州银行不良贷款率不降反升
在2018年“去杠杆”、强监管基调下,多数银行不良贷款率都有所下降,但郑州银行却逆势而行,不良贷款率较2017年末1.5%增至三季度1.88%,增幅0.38百分点。
纵向来看,郑州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从2013年末至2017年末,郑州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从3.31亿元增加至约19亿元,增幅近5倍,相应的不良贷款率从0.53%升至1.5%,2018年前三季度进一步扩大至1.88%。
我国自2002年开始实行贷款五级分类制度,按照贷款的风险程度,将银行信贷资产分为五类: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不良贷款主要指次级、可疑和损失类贷款。郑州银行2018年前三季度次级、可疑、损失类贷款分别为21.16亿元、7.58亿元、0.089亿元,不良贷款余额将达到28.8亿元,相较净利润规模而言,确实有点儿高。
此外,就拨备覆盖率数据而言,郑州银行有润色利润的嫌疑。
拨备覆盖率,也称为“拨备充足率”,是衡量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金计提是否充足的指标。查阅公开资料,郑州银行拨备覆盖率从2015年12月末的258.55%下降至2017年12月末的207.75%,2018年前三季度则进一步将至157.75%。
拨备覆盖作为趴在银行账上的一笔沉淀资金,下调就意味着释放利润。郑州银行连续下调拨备覆盖率,予人一种为了增厚银行利润的感觉。而根据银监会《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管理办法》,商业银行贷款拨备率和拨备覆盖率标准为2.5%、150%,郑州银行刚刚达到“及格线”。
在当前我国经济增速放缓,下行压力较大的背景下,各大银行都在“绞尽脑汁”甩掉不良包袱,郑州银行加速风险出清更显紧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