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亿元“红包大战”开打 企业为何挤破头?

2019-02-03 08:17:26 来源:央视财经

打印 放大 缩小

央视财经评论丨35亿元“红包大战”开打!企业挤破头,图啥?

近些年,“抢红包”俨然成为春节新民俗,每年春节红包大战,总能掀起一场全民行动的热潮。和往年相比,参与今年红包大战的几乎囊括了支付宝、微信、百度等所有互联网巨头。玩法越来越多,力度也越来越大。

据不完全统计,各大互联网企业预计将为今年红包大战砸下35亿!企业竞相入场图的啥?民众热情有增无减,抢红包生命力到底在哪儿?2月2日晚,互联网专家包冉和财经评论员胡颖廉做客《央视财经评论》演播室,深度解析。

红包大战继续升温 争的是啥?

包 冉:拉新 留存 激活 抢夺红利

互联网专家 包冉:今年红包大战升温有一个背景,就是移动支付格局发生新的变化。类似拼多多的社交电商平台崛起,还有以抖音为代表的新的信息流崛起,会刮分流量。当用户时间、注意力被新的平台占据的时候,那以拉新用户、留存用户和盘活激活用户为目的的、新的红包大战,就一触即发。

胡颖廉:红包大战 明争流量 暗树形象

财经评论员 胡颖廉:流量当然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但这些入场企业同时也在拼形象,看在交流过程中产品质量能不能被用户接受。拼流量,为了吸引增量,可能会让新用户得到更多;但拼形象需要创新和提升的是产品方式、产品质量,用来细分消费人群、引导消费行为。

参与热情有增无减 靠的是啥?

胡颖廉:抢的是红包 拿的是获得感

财经评论员 胡颖廉:现在的电子红包总体上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就是转你金钱,跟转账差不多;第二类传递的是一种信任,一对多的时候,有人得到多、有人得的少,大家得一个乐呵;第三类,升级为参与感、获得感,比如常见的网上种树或其他公益,这种获得感不仅仅是红包代表的金额本身。

包 冉:红包+社交 华人新民俗

互联网专家 包冉:红包大战算起来今年是第五年,这几年大多数用户拿到手的也就块八毛,有个几十块可能就挺幸运了,但大家还是挺高兴,可能并不是真为了挣钱。

我认为,首先,这越来越像过年的一种新的仪式感;第二,红包大战在平台的引导下,越来越注重消费者体验,还有公益色彩,比如参与平台活动,平台就在荒漠地带给大家种树、种防护林,举手之劳、于己有益,何乐而不为呢?过去收到长辈的红包很开心,那是传统的民俗;现在在社交网络上自己发红包或者领取网络平台的红包,可以说正在成为一个新民俗,而且这种力量可以非常持久。

胡颖廉:红包或许消逝 文化生生不息

财经评论员 胡颖廉:在一个更长的历史视野当中来看,古代春节的祝福更多是面对面拜个年,这是最好的方式;后来有了信件、电话、手机短信,直到今天有了电子红包。这些都是一种情感或者表达的载体,它们可能演变、也可能消失,但它们背后承载的文化是可以生生不息的。

包 冉:小小红包 折射最具活力的互联网市场

互联网专家 包冉:我们看到大大小小的互联网平台,都在发红包。为什么要发红包?因为有钱赚,所以他们给消费者补贴,它有大量的新产品、新服务要告诉消费者,这是供给侧;消费侧也非常有活力,可以说中国的移动互联网用户是最勇于敢于乐于尝试新的产品、新的服务的用户群体,否则我们不会看到那么多新的应用雨后春笋般崛起。所以,红包折射出的,是中国这样一个拥有非常强大活力的移动互联网市场。

胡颖廉:让红包插上文化和技术的双翼

财经评论员 胡颖廉:红包大战,我们看到玩家越来越多,投入规模也越来越大。但如果只是一个不断增加投入规模的游戏,它一定有玩不下去的一天。因为光靠这样单一的刺激手段,企业承担不起,用户也会越来越难被打动。所以,就红包来说,强化文化的传承和技术的创新,非常重要。文化是基因,是赋予抢红包更多内涵,更多价值的源头;技术创新,会赋能企业,创造更多更新鲜的玩法,同时也培养、吸引更庞大更活跃的用户群体,二者缺一不可。

责任编辑:ERM523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