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族”变“月欠族” 不少年轻人靠借贷消费度日

2019-02-19 08:11:24 来源:中国青年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月光族”变“月欠族” 过度消费造就年轻“负翁”

“我算是亲身体会到了从小康到贫穷的过程。”去年的一段“负翁”经历,着实给25岁的段茜上了一课。

2018年夏天,这位“沪漂”从上一家公司辞职。由于这家经常加班的公司薪水给得较高,她希望在找到下一份工作之前,好好“犒劳”自己一番。于是,她给自己买了最新款的苹果手机,还通过跨境电商等渠道买了一堆化妆品。为了更靠近男友上班的公司,她搬了家,还和男友一起养了一只秋田犬。

本以为可以过一段“富人”生活的她,没想到很快就成了“负翁”。一向以“月光族”自嘲的她,有一天突然发现自己的银行、支付宝账户上只剩几千元,而每天还有许多固定开销。更让她担心的是,已经过了2个月,仍然没有找好下一份工作。

无奈之下,她先跟男友借了几千元,又办理了2张信用卡借入了4万元,甚至还在2家网贷平台注册了实名账户,借入5万元。按照原本的计划,跟银行和网贷机构借的钱只是应急,找好下一份工作后很快就能还上。但她没想到的是,下一份工作的工资要延后一个月才能发。在此期间,每个月需要支付的利息就像滚雪球一般,达到了每月1500多元。

“开心一个月,痛苦一整年。”后来,段茜花了一年多的时间才把当初借来的外债还上。在她看来,那段时间的自己缺乏金钱观念,不仅“月光”还“月欠”;而商家鼓励消费的刻意引导、借贷机构较低的审核门槛,都助长了像她一样的年轻人负债消费的欲望。

“月光”、穷忙....。。年轻“负翁”借款浇愁愁更愁

出乎不少人预料,一二线城市的一些年轻白领正受困于自身的经济负债问题。

智联招聘发布的《2018年白领满意度指数调研报告》显示,超两成白领2018年处于经济负债状态:盘点收入盈余时,有21.89%的受访白领处于负债状态,成为典型的“穷忙族”,存款余额为“1万-3万”的白领占20.15%,存款“5万以上”的白领为17.67%。

该报告认为,除了薪酬的水平会直接影响存款余额的多少外,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月光消费”,甚至“超前消费”,也是影响存款余额的重要因素。

今年24岁的“北漂”张睿琳自嘲,自己也属于上述报告提到的“穷忙一族”。2016年本科毕业后,她在北京找了份月薪8000多元的工作,但每个月将近3000元的房租,以及固定的通勤、通讯、衣食住行等成本算下来,工资收入也就勉强够用。遇到买衣服、科技产品或者化妆品等额外的消费选项时,她不得不借助信用卡、“蚂蚁‘花呗’”等借贷产品。

起初,她认为这些借贷平台正在帮助自己渡过债务危机,但时间一久,自己的消费也越来越大手大脚。跟同龄人聊天时,张睿琳发现,很多人都是“花呗一族”,还经常以“以前我是月光族,现在是月欠族”来自嘲。

金融搜索平台融360的一项调查数据显示,53%的大学生选择贷款是由于购物需要,主要购买化妆品、衣服、电子产品等,多属于能力范围之外的超前消费。许多年轻人会选择花呗、百度有钱花、360白条、微粒贷、分期乐等众多平台借贷,用于消费。通过这些借贷平台,用户可以预支额度,享受“先消费,后付款”的购物体验。

不仅职场白领,不少大学生也成为借贷消费的拥趸。1998年出生的大学生高梓豪一向是忠实的“苹果粉”,2018年10月,他用自己两个月的生活费购买了一台最新款的iPhone手机。小愿望是达成了,但生活花费让他犯难了。接下来的几个月,他又陆续跟身边的同学、亲友借了几千元作为生活费。

在同学的建议下,高梓豪开通了消费信贷业务,并从中借到了2个月的生活费。但每到还款日,他就感觉自己被人催债一样不自在。在父母打来生活费,学校发下奖学金之后,他都赶紧还钱。“借钱消费就跟喝酒一样,带来的是愁更愁。”他感慨道。

消费借贷诱惑多,年轻人要“开源节流”

回忆起借钱消费的那段经历,高梓豪既后悔又向往。在他看来,穿得起潮牌、用得起新款手机,是不少同学的共同追求,虽然短期内可能需要借钱甚至贷款才能实现这些目标,但自己的未来还长,以后还有很多机会可以还款。

高梓豪坦言,使用网络平台借贷,不只是因为自己花销太大而且消费观念在变化,也与外界的引导有关。他对某家网络借贷平台曾经推出的一则视频广告印象很深:有三个年轻人,一个快递员通过网络平台分期贷款,给自己买了一把一直想买的萨克斯;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通过网络借贷开始了自己的跨国旅行;一对情侣也通过网络借贷,用了很少的首付就买到了第一台车。

“当时我就觉得,这个广告好像在说,网络借贷可以帮我们去实现自己的爱好和梦想。”经历过“负债危机”后,他才逐渐感觉,这类视频广告其实在向年轻用户传递一个理念:年轻就该通过花钱来让自己过得更好,隐含着鼓励年轻人提前消费甚至过度消费的意思。

段茜也有类似的感受。在辞去第一份工作后,她也想过是否要过一段时间“紧日子”,但手机上时不时出现的借贷提醒信息,又在向她伸出“大胆消费我埋单”的“橄榄枝”。据她回忆,在两份工作的间隔期间,每个月她的手机上都能收到三四条由现金贷、消费贷平台发来的短信,提醒她“信用良好可开通借贷服务”,还“贴心地”附上了可借贷的额度和免息期。

瞄准年轻一代的网络消费金融行业近几年迅猛发展。据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8-2023年中国互联网消费金融行业市场前景和投资机会研究报告》统计,2017年中国互联网消费信贷交易规模超30万亿元,增长率为33%;预计2018年这一领域的规模将达到40.8万亿元,增长率为19%。

中国人民大学商法研究所所长刘俊海教授认为,当下部分年轻人攀比消费、过度消费的现象比较严重,类似情况若蔓延开来,将给其个人、家庭和全社会带来风险,既增加年轻人自身和家庭的债务负担,也可能带来今后的社会养老风险。

蚂蚁金服和富达国际联合发布的《2018中国养老前景调查报告》显示,35岁以下的中国年轻一代,56%暂未开始为养老储蓄,44%群体中平均每人每月储蓄只有1339元,部分年轻人处于“零储蓄、高负债”状态。

在刘俊海看来,在金融“防风险”的背景下,以消费贷、现金贷为主业的网络平台更应承担社会责任,不能误导、引诱年轻消费者借钱消费;对于年轻用户,应该做好背景调查和资料审核,不能助长其过度消费的心理。否则,不仅涉嫌违法商业伦理和有关法规,也会给消费信贷行业带来负面影响,“把这个概念玩坏了”。

针对年轻“负翁”的社会现象,他也表示,年轻人既要开源也要节流。一方面,全社会要考虑怎么提高年轻人的收入水平和获得感;另一方面,以90后、00后为代表的年轻一代也要自食其力,“流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

责任编辑:ERM523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