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山东省聊城市冠县多个村庄的不少村民遭遇了“被贷款”,不少村民名下至少有一笔贷款处于逾期或呆账状态,有的村庄80%村民成为失信被执行人,因为“被贷款”成了征信“黑户”。据不完全统计,数百名村民被贷款,涉案金额高达上亿元。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有村民买房发现自己“被贷款” 还有过世妻子竟向银行贷款16万元
2015年,村民杨云捷(化名)发现自己的名下有一笔30万的贷款,这影响到了她在县里买新房。于是开始向银行反映,但至今被贷款的事儿还没有了结。杨云捷说道:“拿着身份证要分期付款,一看不能使,人家说名下有贷款,就这样发现的。就上银行去找,到底怎么回事?俺没贷过款!银行说俺的身份证给别人担保过。”
发现在聊城润昌农村商业银行“被贷款”后,杨云捷多次到银行反映,也按照要求填写了征信异议申请表,但她的不良征信记录至今都没有取消。杨云捷向记者解释:“银行也说有人用过我们的身份证,都开始查。一直找银行,他们说找人用身份证把俺给替下来,始终都没俺解决。现在光说把征信给恢复了,但实际上还没有。”
杨云捷说,如果这30万贷款还记在她的名下,对她的家庭来说将是一个很大的负担。而这样的事情,不只发生在她一个人身上。她向记者介绍:“这个钱上哪去了?查不出钱的去向还得俺来背。不是牵扯一个村,我们那一片的村庄都是这,几个乡镇都是这。还有更多的,70万的,有一个是147万的。”
记者调查发现,有村民的小麦补贴和低保因“被贷款”一事,被法院强制执行,目前已被扣三年。甚至有村民去年8月收到法院的传票,显示他的妻子2015年在这家银行贷款16万,而他的妻子早在2011年就已经去世了。
征信记录中基本信息与实际严重不符 初步估计贷款金额达上亿元
河北驰舟律师事务所律师侯士朝参与代理了这些案件。他表示,此案涉及的受害人较多。据侯士朝介绍:“一开始有几个村民到我们律所咨询,他们在买房的时候,因为贷不了款,发现自己名下有一些莫名其妙的贷款,而且信用记录的是不良。后来就陆续有当地的群众过来委托和咨询。”
在代理案件中,侯士朝律师发现村民在银行的贷款有多处不正常的地方。比如村民在央行打印出来的征信记录,其上面的基本信息和实际信息不符。侯士朝解释道:“原始的征信信息显示,基本的信息和受害人是严重不符的,比如说夫妻关系、学历、工作单位,实际上许多村民是没有任何工作单位的。大部分被害人,当时去银行签字,都是因为银行的工作人员欺骗他们,编造一些理由让他们去签完字,实际上他们本身就没有任何贷款意愿,而且这些程序审核都存在非常大的问题。”
多数涉事村民未被银行催款,只有少部分人收到法院传票。这些村民认为自己没用钱,因而对传票置之不理。也有些人参加庭审败诉,没有上诉,最终成为失信人。侯士朝律师说:“通过目前我们所接触的这些村民,我们初步估计,金额应该是上亿元。老百姓最关心的问题,不仅仅是这笔钱用不用还,更关心的就是这么巨额的资金去哪儿了?是一个谜!”
银行:已核实删除涉及群众的不良信用记录 将优化信贷管理加强管控
多家媒体对聊城润昌农村商业银行贷款乱象进行了曝光。该银行对外发布通报称:“2018年12月,该行针对原职工张庆文、张新广违规发放贷款一事展开调查。经初步调查,原职工张庆文在任职梁堂镇、店子镇支行行长期间,在自身小额贷款审批权限内,利用工作便利条件违规发放了贷款。事件涉及人员张新广为店子镇支行时任客户经理,已按程序对张庆文给予开除、同时解除劳动合同,对张新广解除劳动合同。目前,公安机关已立案侦查。”
银行表示:“针对群众反映的被贷款问题,银行将对问题原因进行仔细核查,分批确认。同时,积极联系当地征信部门,提交征信异议处理申请,目前对已核实涉及群众的不良信用记录全部删除完毕,剩余部分经核实确认后于2月底前予以处理,全力消除对群众造成的不良影响。这一问题反映出其在内部管理方面存在薄弱环节,将优化信贷管理,加强员工行为管控,杜绝此类事件再次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