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日,北京商报记者登陆新浪微博发现,针对中国联通将正式在全国范围内开通eSIM业务的消息,名为“SIM卡再见”的话题已经登上“热搜榜”,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
业内人士表示,尽管国内运营商已将业务试点范围拓展至全国,但手机仍然无法使用eSIM业务,且eSIM“一号双终端”业务的开通范围也只限于部分试点城市。从行业整体来看,eSIM卡要想真正取代SIM卡,要走的路还有很长。
全国范围开通
随着3月29日中国联通正式宣布将eSIM可穿戴设备独立号码业务从试点拓展至全国,成为目前国内唯一开通全国服务试验的运营商。这意味着三大运营商均已开始布局eSIM市场。
资料显示,eSIM卡又称嵌入式SIM卡,简单的说就是将传统SIM卡直接嵌入到设备芯片上,而不是作为独立的可移除零部件加入设备中,用户无需像现在一样插入物理SIM卡。
官方介绍称,中国联通为eSIM可穿戴独立号码业务单产品提供两类政策,一类是eSIM专属副卡产品,作为手机主套餐的副卡,能与主套餐共享资源,合并计费;另一类是eSIM专属套餐产品,设置不同档位的资费套餐,以适应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2015年,中国联通开始研究和布局eSIM业务;2018年,中国联通与华为、苹果在6省7市获批推出一号双终端和独立号码业务;今年3月,工信部正式批复同意中国联通开通eSIM穿戴设备独立号码全国服务试验。
除了中国联通,中国移动已于2018年6月在全国七个城市试点开通“一号双终端”业务,而中国电信也于2018年10月正式开通Apple Watch eSIM一号双终端业务。
目前,由于尚在推广阶段,三大运营商的eSIM业务资费均颇为低廉。以中国电信为例,在2019年6月30日前成功申请“一号双终端”业务的用户,可以免除12个月的“一号双终端业务功能费”和“副卡功能费”,免费期过后,用户也仅需支付5元/月/号的业务功能费。
瞄准蓝海市场
在业内人士看来,eSIM技术使用范围很广,包括可穿戴设备、平板、PC以及其他终端,如智能音箱、智能后视镜、POS机等。涵盖运动、家庭、医疗、娱乐、教育等各类应用场景。
面对即将到来的物联网时代,eSIM卡的需求或将迎来爆发式增长。根据麦肯锡、IHS、GSMA等机构预测,全球将在2021年实现50亿个连接数;年复合增长95%,2022年度eSIM市场规模将达到54亿美元。
政策层面对eSIM也是支持的态度。2017年6月,工信部办公厅关于全面推进移动物联网(NB-IoT)建设发展的通知指出,加快eSIM/软SIM在NB-IoT网络中的应用方案研究。
在此背景下,不仅是运营商,上游硬件厂商也纷纷积极布局该市场。目前,苹果、三星、华为等科技企业都已经在为eSIM研发相应智能产品。据了解,华为是国内最早支持eSIM业务的智能手表厂商,早在2017年11月,华为就率先推出了支持eSIM独立号码业务的HUAWEI WATCH 2 Pro。
业内人士表示,eSIM业务使得用户能够随时随地切换各种运营商网络,改变以往由运营商主导的局面,让用户有更大自主权。结合这一技术,未来将会有更多可穿戴智能设备和物联网设备实现独立运行,上网和语音通话将不再是手机的专属功能。
值得注意的是,eSIM在手机上的应用已开始。据苹果官网介绍,iPhone XS、iPhone XS Max 或 iPhone XR 可以使用两个蜂窝移动号码,一个使用 nano-SIM 卡,另一个使用 eSIM。
通信业知名观察家项立刚表示,通过eSIM技术,手机厂商可以把手机中原本用来放置实体SIM卡的卡槽空间节省出来,这样就可能造出更轻、更薄的手机产品。
取代实体卡不易
尽管正成为电信产业新的“宠儿”,但eSIM业务却也在安全问题、实名制等方面遭受着来自业内外的不少质疑。
“让少数用户先在可穿戴产品上体验一下eSIM业务,问题不大,但要想大规模的应用在手机这种终端上,要走的路还比较长。”项立刚表示,运营商可以方便地远程读写用户的eSIM卡,但这一技术如果没有建立起很好的安全机制的话,也很可能会被不法分子利用,从而产生一系列危及用户的安全性问题。
记者了解到,出于安全性、实名制等方面的考量,目前国内三大运营商暂不考虑eSIM功能进入手机,但均已有相关的技术储备。
同时,并非只有国内运营商对手机eSIM业务反响冷淡。早在2018年4月,苹果公司就曾向美国司法部提出投诉,指控美国最大的两家移动运营商AT&T和Verizon进行了合谋,阻碍苹果推广eSIM。
从运营商角度看,号码资源是核心资源,由于打破SIM卡绑定每个账户的单一控制权,运营商将面临用户随时流失,资源池被搅乱,以及资费套餐、用户数据等各种潜在运营风险。
在项立刚看来,要想让eSIM顺利地应用于手机这种终端上,上游手机厂商也需要大力合作,这需要形成行业内通用的标准,并通过研发内置于手机的独立存储芯片,建立起针对eSIM卡身份识别的安全系统。“先在部分智能设备开通eSIM业务,然后不断解决用户使用过程中暴露出来的各种问题,最后,将eSIM功能平移到手机上,这才是可行的。”项立刚称。 北京商报记者 钱瑜 濮振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