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哲人说,人类永远是肠胃的奴隶。
复合酱汁淋淋洒洒,厨房黑洞也能咂摸出中华小当家的滋味。最近调味品板块逆风走红,其中个股屡创新高,说到当红炸子鸡,当属复合调味品类上市公司。
C端踏上方便、快捷的步调,B端餐饮客户控成本,稳口味,提效率,复合调味料高成长的逻辑开始被市场接纳,而传统基础调味料也逐步被其替代。
复合调味料受追捧
淘宝平台近期出具了一份调味品淘宝直播带货的情况。据统计锅类调味品、调味酱和酱腌菜的占比列前三位,分别占40%、30%和15%,比较而言,调味品大单品酱油、食醋参与直播带货较少。
淘宝直播平台调味品带货情况简报 (2020年3月)
这份数据也显示出资本偏好,这一轮调味品板块上涨过程中,以安记食品、天味食品、日辰股份为代表的复合调味料最为突出,年初至今分别上涨71.29%、50.81%、46.67%,涨幅明显超过其他品类,线上渠道销售最为突出的千禾味业,年初至今涨幅高达72.57%。
各路资金一季度也涌入复合调味料类公司,天味食品、日辰股份前十大流通股股东榜中,几乎清一色是新进机构股东。
“现在的消费模式在变,年轻人的宅文化,让复合调味料成为刚需,”中泰证券某食品领域分析师向记者表示,“未来复合调味料厂商或许会不断涌入C2M(用户直连制造)这种销售模式。”
疫情让不少调味品企业重新审视业务模式。山东某公司一直以B端客户为主,高管向记者透露,经此一役,未来要加大C端的销售力度,以备在特殊时期弥补餐饮渠道缺口。
“你在家怎么调,也不如专业的做的好吃。”山东某调味品企业高管表示,“复合调味品是行业的发展趋势,对餐饮企业能简化流程、提高口味稳定性,而且客户粘性强,对C端客户就是方便、便捷。”
多维调整拉动销售
调味品如今走出牛气格局,出乎多数人意料。
“不行了,废了,餐饮渠道缺口太大。”疫情之初,很多行业分析师看衰调味品类公司一季度业绩。
“我不看好一季度业绩,但疫情过去,业绩也就恢复了,这会到是一个黄金坑,逢低配一点。”某沪上私募人士曾在2月份就与记者说到买入调味品类股票的逻辑。
但市场摸爬滚打出来的生意人,怎会被缚了手脚。
以海天味业为例,在2月份就启动了新的经营策略,公司先是上调返利点,激发下游经销商的拿货意愿,然后配合出台促销产品刺激终端销售,堰塞湖得到清理。据公司一季度经营数据显示,报告期内,公司经销商数量增加了384个,目前经销商总量为6107个。
“本想守一个春暖花开,哪成想来了个花蕾满枝。”前述私募人士笑道。
翻看调味品类公司一季报,几乎全线飘红。海天味业、安琪酵母、千禾味业、恒顺醋业、晨光生物、天味食品6家公司一季度实现营收、净利双增,天味食品在存货周转上甚至超过往年。
调味品类上市公司一季度经营情况
记者去超市转了一圈,海天的产品总是放在醒目的促销区域,很多小容量的品种直接用塑料扣捆绑,销售员狂推2瓶家庭促销装。配上居家囤货心理作祟,消费者直接“入坑”。
这样的结果促成了公司线下销售的火爆。看其一季度销售情况,在疫情之下,海天味业线下渠道销售收入还同比提高了6.04%。
天味食品也如出一辙,一季度经销商销售金额提升11.27%,直营商超销售比例提升92.34%,电商销售增长109.11%。日辰股份一季度对商超客户的销售比例提高142.23%。
“我们此前觉着能够跟往年持平,就算很好了,但不少公司业绩出现双增,这就超了预期,二季度B端销售回暖,在有疫情期间培育出来的线上销售渠道加持,这大概就是调味品概念受到追捧的原因。”前述券商分析人士如此表示。
调味品还有多少空间
谈起A股中的复合调味料,人们总避不开港股中的颐海国际,两年800%的涨幅羡煞旁人。而各路资金也在不断寻迹A股中的“颐海国际”。
颐海国际2018.1.2——2020.5.15股价走势图
从发展历程看,颐海国际定位中高端,海底捞赋予品牌效应,业绩增速与海底捞门店数量密切相关,背靠大树。随后,颐海国际逐步布局第三方业务,不断推出中式复合调料、自加热食品、休闲零食等品类,渠道以商超为主。
复合调味料企业2019年经营情况
调味品产业与大消费相似,现金转换周期短,账龄几乎全部是在1年期内。
A股调味品龙头海天味业,采用先款后货的经营模式,虽然体量最大,但其应收账款在同业中却最少,甚至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公司最早以酱油起家,目前已拓展到蚝油、黄豆酱、 醋、料酒等品类,发展方向也从传统调味料向复合调味料转变。
天味食品与颐海国际产品结构最为相似,核心产品也是火锅底料,分大红袍、好人家两个品牌,另外公司川菜调料这类新品也已经与火锅底料形成双足鼎立之势头。
日辰股份当属A股中“滋味”最为复杂的一只,旗下产品覆盖汤头、中式菜品、日式酱汁、火锅底料多类品种,公司深耕B端渠道,是呷哺呷哺、鱼酷、小南国、味千拉面等知名餐饮企业的供应商,私人订制的运营模式,让公司的毛利率领先同业。
安记食品的咖喱产品较为突出,其他复合调味品近年来也打通渠道,另外公司2018年开始通过OEM(代工)方式生产大健康食品,其中包括益生菌、功能性饮料,产品向多品类扩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