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19年底,全国共有各类人力资源服务机构3.96万家,行业从业人员67.48万人,全年营业总收入1.96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0.8%、5.2%、10.3%……近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布了2019年度全国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统计分析报告。报告显示,人力资源服务业作为给劳动者就业和职业发展、为用人单位管理和开发人力资源提供相关服务的专门行业,是蓬勃发展的朝阳产业,有着巨大潜力。
从2019年的统计分析报告情况看,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主要呈现出五大特点:首先是机构数量稳步增长。2019年,各类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数量稳步增长,且新增机构中90%以上为民营机构。
同时,行业规模持续扩大。受总体经济发展趋势和行业规模基数增大等因素影响,行业营收增速虽有所降低,但仍保持在较高增长水平,尤其是中西部地区行业发展势头良好,增速超过东部。
其次,市场供求对接旺盛。2019年,全国各类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共举办现场招聘会(交流会)30.26万场,通过网络发布岗位招聘信息4.04亿条。
“再者,服务业态全面发展。全年举办现场招聘、发布招聘信息、劳务派遣、人力资源服务外包等传统服务业态,以及人力资源培训、人力资源管理咨询、高级人才寻访等新兴业态,同比均有显著增长。”人社部人力资源流动管理司负责人表示,还有集聚发展效应日益凸显。全国已陆续建成上海、重庆等19家国家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2019年,各产业园已有入园企业超2700家,园区营业收入1950亿元,成为行业集聚发展和地方经济发展的一大亮点。
那么,人力资源服务业对促进就业、人才流动配置及经济社会发展等有哪些作用?
据了解,在促进就业方面,通过人力资源服务的有效提供,可以提升劳动者与岗位匹配的效率。截至2019年底,全国各类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共帮助2.55亿人次实现就业和流动,为4211万家次用人单位提供了服务。与此同时,人力资源服务业通过优化配置人力资源,极大提升了人力资源的效能和价值。2019年,全国各类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为349万家用人单位提供人力资源管理咨询服务,通过高级人才寻访(猎头)服务成功推荐选聘各类高级人才205万人,有效促进了人才顺畅流动、创新创业。
值得注意的是,在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中,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也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全国各地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积极开展网络专场招聘、精准对接企业复工复产用工需求、促进灵活就业。截至4月9日,就有1.9万家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投入疫情防控工作,组织3.6万场(次)网络招聘会,服务求职者4362万人,服务企业218万家。“特别是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积极发挥专业优势,组织招聘工地建设、卫生保洁、运输保障等各类人员1850多名,参与了抢建火神山医院、雷神山医院和方舱医院工作。”人社部人力资源流动管理司负责人介绍。
不过,目前中国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中还存在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比如,区域发展不均衡;行业结构亟待调整优化;劳务派遣、现场招聘会等传统服务业态和服务手段依然占据主体,提供中高端专业化、精细化服务业务还较为欠缺等。“人力资源服务业正处于重要机遇期,必将迎来新一轮快速发展。人社部将进一步健全政策体系,推动行业集聚发展。”人社部有关负责人说。(记者:赵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