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纳影业黄巍坠楼身亡 影视行业举步维艰

2020-06-15 11:16:46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打印 放大 缩小

6月11日晚间8点左右,博纳影业发布悼念声明,博纳影业集团副总黄巍先生,因身体原因长期失眠、心情压抑,于2020年6月10日0时在北京市朝阳区坠楼身亡。经调查,目前案件已经排除刑事案件嫌疑。

据网传目击者也证言,坠楼者是“呐喊着坠下的”。

黄巍坠楼前不久,社交媒体上正在讨论影视行业生存艰难,有影院日亏百万,呼吁尽快复工复产。而黄巍两个月前的微信朋友圈显示,其几条更新均与影院行业的停业和复工问题有关。虽然博纳官方回应中未提及黄巍之死与工作相关,但影视圈在一片哗然和惋惜之余,仍在热烈讨论影视圈正在面临的生死存亡的困境。

而在前一年,博纳影业的整体表现也收获了许多业内人士的认可,发展情况良好。根据猫眼专业版资料,目前北京博纳国际影院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拥有下属影院80家,2019年总票房9.58亿元,观影人次2517.9万,在所有影投公司里排在第8位。

巨头尚且举步维艰,在这个原本就两极分化趋势明显,刚刚又经历残酷洗牌的影视行业来说,一场疫情,让寒冬显得无比漫长。

上市公司的境况或许是一面镜子,Wind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末,A股31家影视类上市公司中有17家净利润为负数,其中有10家公司亏损原因中包含商誉减值。而巨头华谊兄弟已经连续两年亏损,2019年年报中,华谊兄弟披露其归母净利润为-39.6亿元。而根据其2020年一季报,华谊兄弟在一季度继续亏损1.57亿元。如果华谊兄弟的亏损局面仍不能扭转,按照创业板的相关规定,如果连续三年亏损,将面临直接退市。

“好好活下去”,已经成为影视圈中互相鼓励的刷屏语。

影视作品融资链怪象拿着PPT就能拿钱的影视资本黄金时代早已一去不复返了,虽然那个时代充满了资本的泡沫,但想要拨乱反正、去伪存真的影视圈,在艰难转型中遇到疫情,确实是雪上加霜。

身兼导演、剧作家的独立电影人向凯,同时也是上海圣舍影视传媒有限公司的创始人,他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说,影视行业已经“一朝回到解放前”。中国影视行业本来环境就是下滑趋势,再加上疫情的冲击,雪上加霜都不足以来形容,大的影视公司都挺不住,更不用说小公司了。

他进一步指出,疫情的影响,一些小成本的电影、网剧可能陆续可以开机,但很多大制作影视作品还是不能开机。“拖的是时间,也是钱。”

而且,目前影视公司融资非常困难。向凯说自己道出的是这个行业普遍的焦虑:“我了解到很多公司的现金流基本上是零甚至是负债运营,根本没钱投入新作品。院线恢复营业遥遥无期,之前资本回暖很大程度是因为对院线复工有了比较乐观的预期,但目前情况看,就算9月份院线能复工,但影视行业恢复至少需要再往后半年。”

至于影视公司的现金流吃紧,向凯认为,这是投机资本炒作后的一地鸡毛。“大多数影视作品还是以圈钱为主,而不是作品为主,有利可图就可以拿钱,没利可图资本跑得比谁都快,之前出过的一些‘暴雷’事件都是因为资本的原因。”

“暴力资本”约占八九成几年前,影视圈更像是土豪的投资游戏,随着近年专业投资人和一些财富公司、影视基金的入局,影视圈投资规范程度有所提高,但这也意味着影视制作人更难挣脱资本的束缚。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影视作品的融资,大部分都不是在开拍前就拿到了足够的钱,而是根据不同的阶段,分步去融资。甚至,很多电影会出现超预算,拍到一半继续找新的资方追加投资的情况。其间,毁约、撤资的情况在影视圈十分常见。

在向凯看来,影视圈目前的暴力资本占到了影视圈投资的80%-90%。他们的目标是通过影视的噱头获利。“比如资本选择投资一个作品,他是可以两方获利的,一方面入股了这个作品,参与分红。更重要的是,他们可以把这个项目拿去包装,1000万的项目可以包装成1个亿甚至10个亿,去割更多韭菜。所以只要有包装空间的作品,就是资本喜欢的好作品,而真正做艺术,用心做内容的创作者,反而在这个生态圈的最底层。”他直言。

而资本的入局通常会对影视人提出很苛刻的资本回报条件,这些条件就是限制中国影视作品发挥艺术价值的最大枷锁。为了摆脱这种枷锁,向凯做导演,也做自己的独立投资人,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2019年4月向凯开始筹备他的独立电影《青春特烦恼》,目前已经剪辑完成,即将进入报审、宣发等阶段。向凯已经通过自己变卖财产,和亲戚朋友筹钱,完成了5000万的独立投资,但在疫情阶段,后面宣发阶段的资金一直处于断裂状态,“现在找钱是难上加难的。”

但为了完成他内心真正的好电影,不被资本裹挟,所有的资金压力,向凯选择独自承担。“很多圈内有才华的导演、创作者可能不具备我的幸运和条件,生存在最底层。虽然现在良性的影视资本占比可能不足1%,但我们还是希望有更多良性资本进入,我自己也会尽我所能,帮助一些需要帮助的电影人。”

院线回笼补血尚无定期对于影业的复苏,现在的老大难还是院线无法开业。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多位影视行业人士后发现,目前对于院线复工行业还没有统一的预期,目前比较良性的预估是9月可以复工。但电影人并不认为院线复工后,电影上映会马上恢复正常。

“我不太认可市场上有些预测认为的影院复工后会迎来报复性消费。”向凯表示,预计院线复工后开始会拿一些曾经上映的老作品和小成本电影预热和试水,假设9月可以顺利复工,十一黄金周能否有作品敢上线都是个问号。

这是因为,一方面是要把习惯了在家看电视的观众拉回影院,重新培养这个消费习惯需要一定的时间。更重要的是,影院是相对密闭的环境,让老百姓冒着“生命危险”看电影,可能很大一部分观众还是趋于保守。这样,一些本来很感兴趣的电影,观众还是会选择在家等网络上映再看。这是很多大制作、对电影票房有期待的片方绝对不愿意看到的,他们宁可再等一等。所以观众真正在院线看到好电影,可能要等到新一年的春节档。

对于为什么不选择线上上映加速回款,向凯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虽然徐峥的《囧妈》在网络平台上映收入不菲,很多人也因此认为是不是给了中国电影一个新的上映渠道。但现实中,选择网络上映的电影还是少之又少,原因在于创作者在制作电影时,本就是为了大屏幕、院线而做,小屏幕是不能实现制作者的预期效果的。所以能够承受得住资本压力的片方,还是在等待在院线正常上映。

这也是电影人的一种坚持。(记者:侯潇怡)

责任编辑:ERM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