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初的大涨,让市场上一时充斥了对牛市的讨论。但这场"牛市"似乎并没有持续太久,上上周的三根阴线直接让很多人改变了对牛市的信仰。
回顾A股历史,全面性牛市屈指可数,但结构性牛市却并不罕见,比如17年的漂亮50,这两年的创业板。实际上,回过头看,基本上每年都有结构性的机会,就算是"万马齐喑"的2018年,油气板块也是上涨的。
所以,在大A股市场上,α的机会可能比β的机会更多。当你还在等待牛市的时候,其实很多股票的牛市早就已经开始了。
这么说来,中公教育的"牛市"从它借壳上市之时,就已经开始了。2019年2月21日,亚夏汽车正式更名为中公教育,完成了借壳上市。此后,中公教育便一路上涨,从9.78块上涨至昨日收盘的31.2块,不到一年半时间就涨了219%。
上涨是戴维斯双击的结果。这一年半时间,中公教育的估值PE-TTM从64提升至106倍,2019年的归母净利润则增长了56.5%。进入2020年,疫情也丝毫没有打乱上涨的节奏,只不过上涨的因素更多的由估值而非业绩贡献,毕竟疫情对中公教育的线下业务还是影响比较大的。那么,站在当前时点,如何看待中公教育?
01
首先是疫情的影响。从财报中看,2020Q1营收同比下降了6.2%,归母净利润则略增8.4%。根据公司前不久发布的半年报预告,上半年预计净亏损2~3亿元,去年同期为4.93亿元,可以看到疫情的影响在财报中有所体现。
其实,疫情的影响已经随着复产复工复学在逐渐消退,而财报往往是滞后的。财报的作用是证伪,而往往并不能指导投资,投资还是要向前看的。
实际上,疫情对中公教育的影响已经压缩到了非常小的范围。主要有三个原因,其一是疫情导致考试(省考、考研复试等)延后,培训需求自然后延,所以需求并没有被消灭,而是从一二季度挪到了三四季度;
其二是中公教育的线上平台--中公网校和19直播,在疫情中替代了线下培训,大量的教学转到了线上,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线下的空缺;
其三则是中公教育一二季度是传统淡季,以2019年为例,当年上半年营收占全年营收不到四成,而归母净利润则占比不到三成。再加上大量的需求被延迟到第三四季度,可以预料,今年剩下的时间,中公教育的业绩会是好上加好。
02
回顾中公教育的发展轨迹,2010年以前,其立足于公考,逐渐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公务员考试培训机构。
作为最早的一批公务员考试培训机构,中公教育在公考领域积累了大量的经验。2010年后,中公教育逐渐将业务扩张至事业单位、教师培训、考研培训等其他品类。
职业考试培训这个市场,是个大而零散的市场。职业培训的市场总规模超过千亿,完全容得下千亿市值的公司,且这个市场还在快速发展当中。职业培训市场又是由若干个细分市场所组成的,其中比较大的有IT培训、财会培训、考研、国考省考培训、教师资格证考试培训等等,中小型的有法考、消防工程师考试、MBA等等,种类非常之多。
跨职业、跨学科的巨大差异和地域分布使得职业考试培训市场有以下特征,一个是市场集中度,多以中小机构为主,另一个是全国性龙头屈指可数。
在公考领域,中公教育和华图教育是市场的No.1和No.2,集中度也已经比较高了。中公教育进入其它细分领域后,凭借研发优势+直营渠道优势+集团化优势等,完全可以在其他市场复制公考培训的成功模式。
近几年,中公教育除了立足于公考,其公务员序列培训收入维持了较快增长,还在其他考试类型,如事业单位、教学资格、考研等考试培训不断扩品类。其公务员序列的营收占比已经从2015年的64.6%下降至去年的45.5%。
配合扩品类,中公教育的直营网点数快速增加,特别是2019年,新增网点数达403个。
中公教育的扩张正好赶上了职业教育的大发展。首先是国家的支持政策密集出台,如去年的《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方案(2019-2021年)》,提出了2019~2020年开展各类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5000万人次以上;其次是职业考试均处于扩容周期,例如今年国考招录人数大幅增长43%。
正在进行的省考,据统计招录人数也大幅增加。此外,教师资格考试、研究生考试等报名人数也出现了较大幅度增长。今年可谓是招录大年,并且在可预计的将来,这一趋势仍将延续。
03
尾声
好赛道、好公司、好价格,这三个"好"往往不可兼得。好公司往往不便宜,再加上当下里抱团之风日盛,以至于50倍的茅台,80倍的海天味业,90倍的芒果超媒,乃至于100倍的中公教育,还在不断的提高估值的上限。合理吗?没什么不合理的,短期看股市就是个投票机,这么高的估值只不过是资金用脚投票的结果罢了。而长期来看能不能维持住,我们还得掂量掂量"好"的成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