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账户公募基金超额收益明显的重要原因

2020-08-03 16:23:35 来源:东方财富研究中心

打印 放大 缩小

炒股不仅小散亏钱,连超级大户其实也亏钱。近日一则来源为上海证券交易所的单账户年化收益的统计数据,令投资圈“炸锅”了!

上海证券交易所数据显示,A股个人投资者,无论是账户在10万以下的“小散”,还是资金量在千万级别以上的超高净值人群,2016年1月至2019年6月期间,单账户平均年度收益均为负值,只有机构投资者和公司法人投资者在此统计区间内实现了单账户的平均年化正收益。

该数据来源是一篇由上海证券交易所资本市场研究所所长施东辉、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副院长张晓燕、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教授Charles M.Jones等人联合撰写了的论文,全景式揭示了中国散户投资者的交易行为特征。

这篇论文利用上海证券交易所2016年至2019年间关于交易和持股的综合专有账户数据,将数千万的散户投资者按其账户规模以及其他人口统计变量分为五类,并研究其交易行为和收益表现。

7月21日晚间,中国结算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份末,A股投资者总数达到1.67亿。

根据中国结算披露数据显示,2020年上半年全市场共新增投资者719.02万,其中已开立A股账户投资者累计新增718.5万。

虽然散户占大多数,但投资表现却不尽如人意。

上海证券交易所的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1月至2019年6月期间,市值10万元以下的散户,单账户平均年化收益为-2457元,择时收益为-774元,选股收益为-1532元,交易成本为151元。

市值在10万-50万元的散户,近三年平均年化收益为-6601元,择时收益为-3018元,选股收益为-2433元,交易成本为1140元。

市值在50万-300万的散户,单账户平均年化收益为-30443元,择时收益为-15558元,选股收益为-10171元,交易成本为4714元。

市值在300万元以上的散户平均下来同样亏钱。市值在300万-1000万元的散户平均年化收益为-164503元,择时收益为-80767元,选股收益为-65269元,交易成本为18466元。

市值在1000万元以上的超级“大户”,近三年平均年化收益为-89890元,择时收益为-411584元,选股收益为402271元,交易成本为80577元。

小散偏爱什么股?

施东辉博士分析了散户的选股特征:在选股方面,个人投资者选择的股票主要集中在小盘股,高、负市盈率以及低价的股票,而机构投资者主要投资大规模,高价且市盈率适中的股票。

对于散户偏爱的“妖股”。

施东辉认为,“妖股”是由于重大的制度变革、新技术的应用以及国外市场的映射三大原因形成的。同时,超大户是主导“妖股”形成的主要力量。“妖股”的参与者主要以短炒为主,在“妖股”爆发期,42%的账户持股不超过2天,所以“t+0”模式账户的收益显著高于“t+1”模式,在恢复期时,占比50%的账户持股不超过两天。施博士还指出,“妖股”形成过程中,容易吸引中小散户参与。

为何散户“一买就跌,一卖就涨”?

张晓燕则表示,通过对个人投资者账户的分析发现,由于个人投资者倾向于追涨杀跌,专业的择时和选股的能力都比较弱,经常出现大买的股票买后就大跌,大卖的股票卖后就升的奇怪现象。

对于原因,张晓燕表示,个人投资者往往不能专注于与股票基本层面有关的信息,也不能及时处理相关信息,所以交易的方向和时机往往是错误的。此外,年轻的男性投资者更容易过度自信,导致交易过度,支付了大量的交易费用。以上种种因素合在一起,导致不同账户规模的个人投资者都是不怎么赚钱的。

机构:平均年化收益超千万

而相同时间统计范围内,机构投资者在A股的投资表现较好。

数据显示,机构投资者近三年平均年化收益为1344.77万元,择时收益为-417.69万元,选股收益为1807.48万元,交易成本为45.03万元。

公司法人投资者近三年的平均年化收益为2344.09万元,择时收益为-1476.64万元,选股收益为3824.46万元,交易成本为37361元。

择时:机构、散户都亏钱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虽然A股市场波动较大,但择时交易反而是最困难的。

统计数据显示,个人投资者(账户资金量在0-1000万以上不等)、机构投资者、公司法人投资者在统计区间内依靠择时均未能实现盈利,仅有机构投资者和公司法人投资者依靠选股实现了正收益。

上海证券基金研究中心负责人刘亦千表示,“择时只是一种神话。而选股方面,拥有的资源越多,资金量越大,在选股上就越能体现出优势,因为只有真正有钱有资源的人才能有效地去收集信息、识别信息、解读信息,最后利用信息做出正确的选择。”

上海证券此前一份研究报告显示,市场环境越复杂,择时成功率越低;投资者择时创造的正回报水平远小于择时造成的业绩拖累;具有更好流动性的产品并未改善投资者择时效益,它们受市场环境的影响更为剧烈。

深交所调查:参与公募比例正增加

而作为机构投资者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募基金正在给投资者带来实实在在的丰厚回报,“炒股不如买基金”的理念正在逐步深入人心。

深交所此前组织开展“2019年个人投资者状况调查”显示,投资者通过公募基金间接入市成为市场新趋势。过去一年中,参与过公募基金交易的受访者较上年大幅增加17.2个百分点,占比达到45.8%,为近四年最高水平;其中,30岁以下受访者参与公募基金比例为49.4%,较40岁以上受访者参与度高7.5个百分点。

今年公募吃大肉

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在疫情和海内外股市巨震的背景下,相对上证指数8.52%、沪深300指数14.61%的涨幅,偏股混合基金和普通股票基金的平均收益均超过40%!

也有投资者认为,今年主动权益类基金表现强劲,全靠医药主题基金“拉抬”,那么假如剔除名称中含有“医药”、“医疗”、“健康”、“养老”、“生物”等字眼的医药类主题基金,其他“什么都买一点”的非医药类主动权益基金也涌现了不少牛基!

除了像广发这样的大基金公司多只产品上榜外。多只中小基金公司的产品也表现不俗。

比如基金经理梁皓管理的两只华商鑫安灵活、华商万众创新今年至今累计单位复权净值增长率双双超过了80%。

另外长城久富混合(LOF)、前海开源中国稀缺资产混合、长城新兴产业混合、银河智造混合等多只基金的收益率也超70%。

业内人士表示,自2016年以来,A股市场开始回归到更加看重上市公司基本面和业绩增长的投资“审美”上来。这正是公募基金等机构投资者所擅长的,他们通过对细分行业景气度的提前预判,对行业细分龙头的深挖,通过深度研究在不断创投资的价值,这也是公募基金超额收益明显的重要原因。

一位券商研究人士表示,“投资者主动参与资本市场是没有效率的,而专业机构参与资本市场是有效率的。换句话说,资本市场机构化是一个大趋势,这是大家会逐渐意识到并形成的共识。”

这也意味着,A股市场的有效性正在提升,算法交易不断迭代升级,普通投资者越来越不适合参与短线交易机会,应树立中长期投资理念,借道专业资产管理机构参与资本市场。

责任编辑:ERM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