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板注册制四大变化
深圳交易所宣布计划于8月24日组织创业板注册制首批企业上市。届时,创业板股票日涨跌幅限制将从目前的10%调整为20%,新股上市前五日不设涨跌幅限制。
将创业板注册制和目前正在实行的审核制对比发现:
首先,最新的注册制提供了三套上市标准,条件降低且多元化:1)第一套要求最近两年净利润均为正,且累计净利润不低于人民币5000万元;2)第二套要求上市后预计市值不低于人民币10亿元,最近一年净利润为正且营业收入不低于人民币1亿元;3)第三套要求上市后预计市值不低于人民币50亿元,且最近一年营业收入不低于人民币3亿元。截至8月16日,当前共有384家企业按照注册制新标准申报了创业板IPO,其中380家选择了标准1,另有4家选择了市值要求的标准2。
其次,注册制是以信息披露为中心,其审核流程节奏明确,包括首次反馈必须在受理的15个交易日之内,最长中止审核的时间必须控制在两个月以内,因此对整个项目的落地会有更好的时间判断。
第三,发行市盈率放开。在原来审核制下,发行市盈率基本稳定在23倍,在现在的注册制下,采用机构投资者累计标价询价的制度,定价更加市场化。
第四,再融资规则宽松。创业板注册制新规下,向特定对象再融资时可以不走发审会流程,小额简易快速融资的发行额度上限也由5000万元上调至3亿元。
根据中泰证券测算,上市条件降低且多元化使得符合条件的企业数量大量增加,以及发行市盈率的放开将提高IPO的融资规模。
项目储备带来承销收益
截至2020年8月14日,创业板注册制下已有18家首发公司完成新股发行,合计募资201亿元。承销保荐费12.7亿,平均承销保荐费率6.3%。
主承销商方面,首批18家公司中,中信建投、中金公司和国金证券担任主承销商的分别有3家、2家和2家,海通证券、国泰君安、华泰联合等均是1家,分布较为均衡。
根据交易所披露的数据,截至8月14日,共有364家企业申报创业板注册制,其中,中信证券(29家)、中信建投(27家)、民生证券(24家)、国信证券(22家)、华泰联合证券(18家)、国金证券(18家)的项目储备靠前。
目前已经过会(含注册)项目数49家,中信建投5单居首位,中金公司、国金证券和海通证券均为4单过会项目,并列行业第二,已经过会项目预计将于近期发行上市,短期内将为券商带来确定性业绩释放。
券商四大业务将受益
注册制下创业板另一大变化来自于交易制度,即上市前五个交易日不设置涨跌幅的限制,五个交易日之后涨跌幅的限制范围从10%放宽到20%,这项交易规则的变化可能对应着短期换手率的增加。根据中泰证券测算,在较为谨慎的假设下预计投行、经纪业务合计贡献2020年营业收入146亿元,相较于2019年行业全年营收的增厚幅度是4%。
新上市公司在首个交易日起可作为两融标的,推出转融通市场化约定申报方式,战略投资者配售股票纳入可出借范围。截至2020年8月13日,沪深两市的两融余额为1.46万亿元,其中,融券余额为621亿元,较2019年底提升超过483亿元。天风证券认为未来沪深两市的融券业务将成为券商信用业务的增长点,预计年内有望突破1000亿元。
开源证券指出,创业板注册制开锣在即,存量股票涨跌幅上限放宽至20%,IPO加速发行,券商经纪、两融、投行和直投业务将全面受益,预计全年业绩增速的中枢有望抬升。宏观流动性相对充裕,政策利好延续,维持行业“看好”评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