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利器”,川渝两省市不断拓展合作领域。尤其是今年初中央提出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以来,两地在大数据智能化方面的合作向纵深推进,在对传统产业进行提档升级的同时,还共同培育新的增长点,在公共管理领域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提升两地群众的生活便捷度。
川渝两地互认八十六项人社公共服务
7月9日在成都召开的加强川渝人社公共服务工作座谈会上,川渝两地人社部门签署了《加强川渝人社公共服务建设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双方将依托于大数据,实现养老保险待遇、社保、人才信息等86项人社公共服务的两地互认。
据了解,目前各地的个人养老保险等人社信息,都由各省市单独建设,省市之间没有打通数据通道,人才跨省市流动,需要到人设部门办理养老保险等关系的迁移手续,耗时耗力。
根据川渝两省市的上述合作协议,两地将重点打造人社数据交换平台,开展就业、社保、劳动关系、农民工、争议案件等方面的数据交换共享;推动公共招聘网和公共就业服务数据共享,定期交换劳动力流动和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情况;建立川渝一体的农村劳动力及农民工资源数据库等。
依托于这样的数据库及大数据交换平台,“数据跑路”将代替“群众跑腿”。在社保方面,两地将依托共享大数据平台,加强社保卡管理系统对接,实现社保卡信息查询、激活、密码修改与重置、挂失、解挂等事项就近通办。
在人才信息方面,两地将强化人才流动档案协同办理,实现一次登录即可查询档案在川渝两地的存放情况。其中,通过信息化数据共享,办理人才流动档案时,不需要跑路,办理人在网上就可实现“一键办理”。
此外,依托于大数据的职称电子证书,将帮助两地建立专业技术人才职称互认机制,实现职称网上互查互认、证书通用;川渝职业年金转移接续将实行网上办,川渝间养老保险关系转移不再需要纸质表单邮寄传递,办理时间大幅缩短。
“养老保险实现数据共享后,两地老百姓就不用再两边跑了。”重庆市人力社保局相关负责人说,两地居民只需要通过手机相关应用、社保经办机构、乡镇(街道)社保服务机构和满足条件的村(社区),就可以实现养老保险待遇领取资格确认。
省际交通纳入大数据智能化管理
4月23日,川渝两地首条跨省城际公交——重庆潼南城区至四川遂宁磨溪公交线路正式开通。此次试点开行线路,可实现跨省公交一卡通,有效提升便捷支付。日前,记者了解到,两地力争年内实现重庆、成都主城公共交通“一卡通”。
据介绍,为加快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两地在运输服务方面将全方位协同合作,共同打造智慧交通,建成川渝交通大数据共享中心,建立协同联运的交通管理运行机制和信息动态交换机制,推动建立常态化联动监管机制。依托成渝、遂渝高速公路扩容项目开展智慧高速公路建设,推动新型交通基础设施发展与科技创新融合,运用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打造智慧高速公路新标杆,建成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智慧高速公路通道。
与此同时,两地将推进智慧航道、智慧港口建设和跨省执法联动互认和信息化建设。在智慧交通大数据领域,双方将全面赋能川渝双城经济圈辐射范围内高速公路、服务区及加油站建设运营、智慧化管理。抢抓新基建政策机遇,加快5G、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大数据系统对高速公路路况实时监控,提供最优出行方式及路线,对服务区进行组织架构优化,进行高效、专业、智能化管理。
据透露,川渝两地在开行潼南至遂宁等省际公交的基础上,不断优化城际客运网络,推进旅客联程运输发展,推广“一卡通”“一票式”“一码畅行”,逐步实现“一站式”服务,还将开通13条以上川渝毗邻地区跨省城际公交,积极推动跨省市公路快线接驳运输,并在成都都市圈、万达开、渝广等地区率先推动交通出行“同城待遇”。
川渝将共建大数据交易平台
把川渝两地可公开的政务数据,以及专业机构从各个渠道获取的产业经济数据集合起来,制成更精细的数据产品并对外销售——8月17日,重庆日报记者从数字重庆大数据应用发展有限公司获悉,川渝两省市正充分利用专业机构能力,并谋划共建大数据交易平台,让数据真正变成推动两地经济社会发展的生产性资源。
据介绍,零散的、分布于各个领域的数据要真正发挥价值,关键在于要有专业化的机构来进行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等处理。今年5月13日,在成都举行的深化川渝合作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大数据协同发展合作座谈会暨签约仪式上,在重庆市大数据发展局与四川省大数据中心签署合作协议的同时,数字重庆大数据应用发展有限公司与四川发展大数据产业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也签署合作协议。
按照上述两家专业大数据机构的合作协议,双方将以具体项目为基础,在协同推进数据要素高效流通、智能应用共连共享、建设数字产业集群、建立长效工作制度等多个领域开展深度合作,形成川渝大数据发展合力。为推动务实的项目合作,两地大数据主管部门将成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大数据协同发展工作协调小组,推动各项合作事项落地、落实。
川渝大数据交易平台,正是5月13日双方协议的落地成果之一。此外,川渝两家专业化大数据机构还谋划政府便民服务平台的数据共享,目前的第一项共享内容,即重庆“渝快办”和四川“天府市民云”共享防疫信息。
川渝两地在大数据方面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重庆市大数据局相关人士介绍,两省市将在推动智能化应用共创共享、协同推动数字产业发展等方面进行合作,以此加强产业政策协同配合,引导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领域的新技术、新产品、新服务、新业态跨区域项目合作及应用示范,强化大数据推动两地数字经济发展的服务能力。
川渝汽车厂家供需双方“云上”对接
两地整车厂家需要什么,配套厂家能提供什么,都能在一个信息化平台上实现及时对接。前不久,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汽车产业链供需信息对接平台上线。截至目前,已有成都大运、四川利原、重庆标准件工业、重庆平伟汽车科技等数十家川渝企业在平台上发布了供需信息。
川渝两地汽车厂家相互“配套”由来已久。
例如,四川建安工业是长安汽车的配套商,每年对长安销售额达10亿元,占建安年销售额的40%;成都毓恬冠佳也深度参与了长安逸动、CS75、睿骋CC等系列车型的配套;重庆戴卡捷力为一汽大众、一汽丰田、吉利等在川工厂提供深度定制轮毂;小康集团与成都莲洲科技就模型制作材料领域展开密切合作;江淮汽车、坤鼎车业、海特汽车等两地车企及配套商之间,实现了智能化协同设计和制造……数据显示,目前,四川有130余家汽摩零部件生产配套企业供货重庆,实现了补链成群、互利共赢。
推进川渝两地汽车产业协同发展,今年6月,两省市签订《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汽车产业协同发展战略合作协议》,促进两地汽车产业就近配套。用信息化手段提高配套效率,成渝汽车产业链供需信息对接平台应运而生。在该平台上,整车企业可发布零部件需求,零部件企业可上传企业产品情况。企业还可通过平台显示的联系方式,直接与相关企业对接联系,迅速实现供需配套。
“希望通过汽车产业链供需信息对接平台,与川渝两地更多高质量配套商合作,联合开展技术研发,扩大行业竞争力和影响力。”重庆平伟汽车科技负责人介绍,他们陆续在该平台上发布了汽车冲压件模具等产品的信息,目前已接到四川方面几家企业的业务咨询。
据悉,成渝汽车产业链供需信息对接平台系统部署在四川省政务云上,在四川省经信厅、重庆市经信委门户网站上设有该平台专题,企业人员点击该专题即可进入对接平台首页。企业用户可以在线填写部件大类、部件子类、供需数量等信息,机构用户可以进行供需信息审核。线下对接成功后,企业用户可以在线上进行备案信息的上报和修改。
荣昌生猪大数据中心在内江开“分店”
猪肉还有多大的上涨空间,现在投资养猪还来得及不?在养猪大省四川,创业者或投资人最关心的这些问题,将得到更准确的回答。日前,作为荣昌生猪大数据中心的分支机构,内江生猪大数据中心进入实质性运行阶段。
荣昌生猪大数据中心在业界可谓大名鼎鼎,其在线生猪交易市场的规模,占据了全国生猪交易总量的15%,可谓中国生猪市场“晴雨表”。
在内江生猪大数据中心,深蓝色的大屏幕上字符跳动,实时显示着全国生猪价格、成交量等数据。上游各项生产成本,下游销售的价格走势,能不能进入这个行业,或者敢不敢扩大养殖规模,投资人一目了然。
这样的“分店”,荣昌生猪大数据中心计划在全国开设5家,内江成为第一家。由此,内江生猪大数据中心,也被誉为川渝毗邻地区合作深化合作的又一标志性成果。
共建生猪大数据,源于大数据对于生猪产业的现实指导意义。例如,前不久,荣昌生猪大数据中心发布重庆市生猪价格趋势分析报告,显示本年内价格将整体维持高位运行。这份报告提出建议:建立合川、荣昌、江津、永川、泸州、内江、宜宾等生猪优势产区产业示范带和示范集群,加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生猪产业合作,建设双城经济圈仓储冷链物流中心,促进生猪产业和生猪产品消费“双升级”。打造立足重庆、辐射全国的生猪产品期货交易市场,降低疫情影响下生猪养殖风险等。
川渝共建生猪大数据,将有力提升川渝地区生猪全产业链的整体水平。“依托这些数据,未来双方将建立生猪产业数据收集、管理、应用新机制;打造数据引导、多方协作、精准施策的生猪行业监管新模式;构建大数据服务与新养殖技术有机结合,促进生猪产业健康发展的新体系;在以大数据、区块链等互联网技术为引领的生猪肉食品质量安全溯源体系等方面加强合作,共同推动生猪大数据全产业链融合发展,为百姓提供更加安全健康食品。”荣昌生猪大数据中心主任钟绍智表示。
事实上,川渝两地在生猪大数据方面的合作,由来已久。例如,去年,荣昌生猪大数据中心和四川铁骑力士集团、绵阳市三台县工投集团共同成立了四川农数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融合三方政策、产业、科技优势,启动了国家生猪市场-四川交易市场项目,通过数字科技为川渝两地生猪产业赋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