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发展,将是南岸这一重庆内陆国际金融中心新的金融核心区和承载区建设的主攻方向。
在由南岸区人民政府、重庆经开区承办的这次论坛上,南岸区人民政府与人民银行重庆营管部签署了《共建重庆市绿色金融改革创新核心区合作备忘录》,并聘请多名专家担任第一批南岸区(经开区)金融顾问。
此次论坛邀请了国内金融科技、绿色金融领域专家学者,围绕南岸区重庆内陆国际金融中心新的金融核心区和承载区这一主题,进行了如何推进金融科技应用与发展、推进长江经济带绿色金融改革创新等进行了深入讨论。
在论坛上,金融专家们对南岸积极推动的长嘉汇金融中心建设,提出了不少好的建议。
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主任马骏说,今年8月底,他与重庆金融学会、各个部门、各区县共同探讨重庆市的绿色金融改革路线图时,非常强烈地感受到重庆绿色发展的意愿非常强、推动力度也很大,各级政府的积极性很高,思路很开阔。尤其是在广阳岛参加一个讨论会,与南岸区的领导一起讨论零碳生态园的概念时,充分感受到南岸区对绿色发展的激情。
对于南岸区在绿色金融和绿色发展方面能够干些什么事,马骏提出了六点建议:一是要把产业绿色化和绿色金融规划有机结合起来;二是要建立绿色项目和绿色资金的对接平台;三是要建立绿色项目的激励机制;四是要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五是要建设一些零碳示范园区;六是要搞绿色零碳项目示范。
国是金融改革研究院院长刘胜军认为,南岸长嘉汇金融中心的建设,是抓住了都市圈建设的机遇,具有独一无二的地理环境禀赋,独特的区位辐射能力,高起点布局的后发优势。
刘胜军还对如何建设长嘉汇金融中心提出了几点建议:一要有国际视野。二是要有前瞻性规划和布局。三是要有差异化的竞争战略。四是要以人为本。五是要注重品牌建设。六是要做改革的探路者。
金融科技是重点
金融科技,是南岸建设重庆内陆国际金融中心新的金融核心区和承载区的主攻方向。
长嘉汇金融中心将依托良好的区位优势、产业优势、科教优势和政策优势,着力做优做强金融产业,建立、完善开放型金融市场体系、具有竞争力的金融机构体系、完善多样化金融产品体系和服务配套体系,打造非银金融机构等新金融集聚区、总部经济集聚区、银行机构总部集聚区、外资金融机构风貌展示区、大宗商品交易所集聚区、基金小镇创新金融集聚地和绿色金融先行示范区,成为立足西部、联动东盟的国际性金融中心核心区和承载区,实现长嘉汇与解放碑、江北嘴的三区联动、协同发展,共同助推重庆市内陆国际金融中心建设。
重庆内陆国际金融中心新的金融核心区和承载区如何建?
南岸区委常委、区政府常务副区长黄红在论坛上说,南岸区将充分发挥现有产业优势,坚持将金融业作为招商引资和产业培育的重点,大力发展数字普惠金融,拓展技术应用场景,推动智慧金融领域产品和服务模式创新,逐步构建市场主体集聚、关键技术领先、新兴业态丰富、监管服务高效、科技人才汇聚的金融科技强区;并以广阳岛片区为依托,协同南山生态带,推动南岸区绿色金融机构体系不断完善,促进环保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使“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
而参加“2020长嘉汇金融论坛”的4位金融专家,就金融科技建设,提出他们的建议。
小米金融战略副总裁曹子玮认为,传统金融业态要向数字化金融业态转变。
他说,金融科技的核心要义是金融,无论是从配置还是从它准确推送的对象,还是对宏观经济的提升,都是通过数字化的方式,是数字化的转变。金融科技就是要让传统金融业态向数字化金融业态转变,这是最重要的内涵。
金融科技的重点是要建立起金融数字化的通道、方式、业态。首先,要利用现有成型的技术,比如区块链的技术。这些金融科技的手段,如果充分对接到实体,对接到制造业,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可以解决中小微企业的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如小米作为金融科技的实践者,在这方面就体现出三个特点:一是以数据化和科技基因为基础;二是构建资金和资产更高效便捷的通道;三是将金融与制造业结合。
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董事、总经理王艳建议,南岸的重庆内陆国际金融中心新的金融核心区和承载区建设,要注重大数据的有效运用。
她认为,金融科技是由企业来推动的。从金融企业来看,国内的金融巨头,都在科技领域有积极的布局,通过科技改变现有的工控模型、业务模式、服务场景,为更广泛的客户提供金融服务。目前公众看到的科技金融可能是3.0版本,从最初的科技技术形成,到2.0版本互联网+,到3.0回归到技术本源。技术最主要做的是数据的梳理、数据的处理、数据的智能化、分析归类。
工行重庆分行党委书记、行长刘亚干则提出,通过大数据的运用,可以降低金融风险。
刘亚干说,现在的银行发展是开放融合的发展,不管是金融科技还是科技金融,只要带有金融功能,必然就带有管理风险。如果在管理风险上出现大缺失,必然会带来社会财富的大损失。而大数据的运用,可以降低管理风险。如重庆支持小微企业的贷款,每年有五六十亿、上百亿的增长,在这个过程中就运用了大数据。运用大数据之后,的确降低了不良率。
国是金融改革研究院院长刘胜军建议,南岸在建设重庆内陆国际金融中心新的金融核心区和承载区中,需要加大对科技金融的监管。
他说,过去几年,中央一直在努力扩大民间金融准入,比如在2015年批准了很多民营银行。但过去几年,民营银行发展得并不是特别好,成立了但并没有真正壮大。真正壮大的是科技金融,包括像蚂蚁、小米为代表的新势力。但他们相对游离于金融体系的监管,即便是有监管,也是事后指导,并没有真正进入监管体系。
刘胜军说,中央已看到了以P2P为代表的科技金融,没有监管所带来的巨大风险,这个漏洞必须弥补。中央也一直在研究怎么对新金融进行监管,因为这些新的金融巨头和过去的银行不大一样。比如蚂蚁金服很大,但阿里巴巴还有一个网商银行,网商银行并不属于蚂蚁金服,是在体系之外的,所以在这种体系之外的机构怎么监管,这也是非常考验我们的能力。
建设步伐正提速
随着长嘉汇金融中心正式启动建设,南岸区建设重庆内陆国际金融中心新的金融核心区和承载区的步伐开始加快。
据介绍,长嘉汇金融中心是以南岸区弹子石、龙门浩片区为核心,依托自贸区的制度优势和重庆市绿色金融改革创新核心区的优势,抓住用好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战略机遇,融入重庆“双金融中心”建设,充分挖掘“两江四岸”“山、江、湾、峡、岛、城”江山画境和“水、滩、岸、坡、山”立体生态景观,通过大数据、AI识别、物联网、数字化运营提升等技术,提供金融科技、智慧金融服务、智能化管理、大数据分析、建设开放型金融市场体系,完善多样化金融产品体系和服务配套体系,提升长嘉汇金融中心金融聚集区等级,打造成为立足西部、联动东盟的国际性金融中心核心区和承载区。
南岸区相关负责人说,到2023年,长嘉汇金融中心的金融资源集聚能力、金融竞争力和影响力将显著增强,进入全市金融业发展第一梯队,长嘉汇金融中心将初现规模,拉动全区金融存贷余额突破1万亿元,金融增加值达到220亿元;到2025年,长嘉汇金融中心要建设成为全市重要的金融要素集聚区,金融业成为全区支柱产业,形成完整的金融市场、生态、产品、开放平台,基本建设成为内陆国际金融中心的核心区和承载区。并拉动全区金融存贷余额突破1.5万亿元,金融增加值达到300亿元,占全区GDP的比重达25%。
南岸区相关负责人说,在加快长嘉汇金融中心建设中,南岸将传承长嘉汇片区百年开埠通商历史文化沉淀,利用国家级经开区吸纳外资的重要作用,在长嘉汇片区自贸区范围内争取外资机构试点准入政策,畅通中新项目外资落地通道,积极引入外资银行、外资贸易公司、外资金融公司、世界500强金融机构和国际金融组织落地,吸引境内外高质量VC/PE机构落户,加快外资机构集聚。支持新加坡狮岩毅鸣基金将中国总部业务纳入南岸区,逐步将长嘉汇金融中心打造成为新的外资金融聚集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