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持牌的消费金融公司陆续披露了上半年业绩情况,这也是疫情发生后消费金融公司首次大范围披露经营数据,受到了市场各方的关注。
在这一特殊时期,行业仍然迎来了新设的消费金融公司,根据中国银行业协会发布的《中国消费金融公司发展报告2020》(以下简称《报告》)数据,截至2020年6月末,消费金融公司已发展到26家,注册资本433.4亿元,资产规模4861.5亿元,贷款余额4686.1亿元,服务客户数1.4亿人。8月中旬,阳光消费金融也正式揭牌开业,至此,国内已开业的持牌消费金融公司数量达到27家。
消费金融公司2020年上半年交出了怎样的“成绩单”?被疫情暂时压抑的消费需求给消费金融业务带来了哪些影响与挑战?
净利润同比下滑
2020年上半年,消费金融公司受到疫情的直接影响,盈利水平较往年有明显下滑。在目前已经明确披露净利润指标的16家公司中,有两家出现亏损情况,华融消费金融和今年新开业的小米消费金融,两家公司的净亏损额分别达到约840万元和906.9万元。
一直以来,消费金融公司的盈利分化非常明显。头部消费金融公司在拥有雄厚资金实力的同时,在盈利方面也保持着较为良好的势头。从上半年净利润的数据变化能够看出,在总资产超过百亿元规模的消费金融公司中,兴业消费金融、杭银消费金融逆势增长,净利润同比分别增长了20.36%和245.38%。
此外,晋商消费金融和盛银消费金融的净利润也实现正向增长,同比分别增长9.79%和312.5%。
值得关注的是,苏宁消费金融上半年实现了扭亏为盈,净利润由2019年同期亏损1.97亿元,转变为盈利1014.5万元,营业收入也由2.26亿元增加至2.52亿元,同比增幅为11.5%。
相对而言,具有渠道优势、平台优势和技术优势的消费金融公司,在疫情冲击下,能够迅速转变业务模式,开展非接触服务,扭转线下服务渠道受阻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将损失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从招联消费金融的数据看,2020年上半年,招联消费金融营业收入达60.23亿元,较2019年同期增长30.76%,尽管净利润较2019年同期下降了18.56%,但仍以5.78亿元位居行业前列。
资产质量经受考验
疫情的突然发生,加速了消费金融行业向线上发展并进行数字化转型的脚步。作为资金密集型的行业,消费金融公司上半年紧跟消费政策,忠于消费场景,资产质量保持良好,为公司的转型升级提供了资金保障。
对于专注于开展个人消费信贷业务的消费金融公司而言,除衡量盈利水平的净利润外,资产规模也是考量公司经营情况的一大直观数据指标。
就行业的发展趋势来看,尽管规模化扩张不再是消费金融公司追求的主要目标,但在推进高质量转型的过程中,整体的资产规模仍保持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
在2019年年末总资产排名首位的捷信消费金融目前尚未披露半年报数据,从其他处于“第一梯队”的消费金融公司来看,截至2020年6月,招联消费金融总资产规模为920.76亿元,同比减少0.6%。兴业消费金融资产总额为348.32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2.44%。
从2019年资产增幅最大的盛银消费金融来看,今年上半年,其总资产达到41.79亿元,较2019年年中的28.489亿元同比增幅仍达46.69%。
能够看到,虽然疫情令消费金融公司在营收方面有较大压力,但从市场环境看,在中国消费市场持续扩展的大背景下,今年上半年,诸多利好扩大内需、刺激消费的政策出炉,为消费金融公司在“后疫情时代”的数字化和市场化发展指明了发力的方向。
仍需看到的是,疫情对于消费金融公司的展业影响仍将持续一段时间,在贷后管理方面难度大增,对逾期、不良资产的处置是否得当,将会直接影响资产质量,导致经营风险上升。
夯实合规与风控基础
今年上半年,虽然借款人逾期增多,催收难度加大,但目前消费金融公司的风险整体仍然可控。
从少数几家对外披露不良率的消费金融公司看,截至2020年一季度末,捷信消费金融的不良贷款率为3.79%。截至2020年二季度末,盛银消费金融的不良率下降至0.19%。
《报告》显示,截至《报告》发布前,已有近半数的机构将资产划入不良的标准从逾期90天调整至60天,行业平均拨备覆盖率提升至186.34%。风险得到充分释放并经受住考验,高质量的发展之路逐步成型并持续夯实。
不过,在合规方面,今年上半年,中原消费金融和锦程消费金融分别因未按照规定处理异议的违法违规行为以及贷后管理不到位严重违反审慎经营规则,受到人行郑州中心支行和四川银保监局的行政处罚,需引起行业对于内控和合规的重视。
此外,更需看到的是,因民间借贷利率上限明确划定为LPR的4倍,行业的利润空间将进一步压缩,加之疫情影响,行业线上展业竞争加剧。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今年下半年,消费金融公司将面对来自合规和风控方面更大的挑战,在获客成本、资产质量、营收盈利等方面都将承受较大的压力。
面对行业内外部环境的巨变,消费金融公司要以助力消费升级、践行普惠金融为根本,深挖场景资源,深耕下沉客群,夯实合规基础,提升获客能力和风控能力,利用迭代的信息技术实现降本增效,才能在竞争中稳定发展,转型突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