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患者“内外“结合 有年轻化的趋势

2021-05-06 10:22:30 来源:中国网财经

打印 放大 缩小

4月11日为世界帕金森病日,数据显示,全球超过3成帕金森患者在中国,国内帕金森病仍处于“认知度低、就诊率低、诊断率低”的“三低”状态。

日前在 “送你一朵郁金香”拥抱郁金香周年回顾暨抗帕词典项目启动仪式上,解放军总医院(301医院)老年神经科主任王振福教授指出,我国有超过300万帕金森病人,65岁以上中老年人发病率为1.7%,患病人数占全球患者总数的三分之一。预计到2030年,患病人数将达到近500万人,几乎占到全球帕金森病患病人数的一半。

帕金森病治疗需“内外“结合

资料显示,帕金森病是由于脑内黑质部位出现急剧结构退化,不能产生神经传导物质“多巴胺”而导致,使脑部指挥肌肉活动的能力受限,大大阻碍了患者活动能力,降低生活质量。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帕金森病患者逐年增多,同时越来越多的临床实践表明,帕金森病有年轻化的趋势。

“帕金森病是一种慢性进展性疾病,每位患者都需要终身治疗、全程管理,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在不同的阶段采用合适的治疗方案,更好地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张建国教授表示,不少患者忍受了很久才开始正规的药物和手术治疗,实际上已经延误了最佳的治疗时机,“我们一直和患者强调’早发现 早治疗’,早期诊断明确后就应该采取药物治疗,当疾病进展到3-5年,药效出现减退或症状波动,患者就可以考虑脑起搏器(DBS)手术治疗。”

据介绍,DBS疗法即脑深部电刺激,俗称脑起搏器,通过植入大脑中的细微电极,发射电脉冲刺激脑深部的特定核团,进而达到控制患者运动症状的目的。

据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毛薇副教授介绍,帕金森病的治疗需要“内外”结合,国外通常会采取内外科紧密配合的治疗模式,为帕金森患者提供最佳治疗方案。目前,国内很多医院也积极开展多学科诊疗,组建以神经内科、功能神经外科、神经心理、康复乃至社区全科医生等多学科团队的医生,可以更有效地治疗和管理帕金森病患者。

抗帕词典启动

“拥抱郁金香”行动自2017年发起,据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常委、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学组组长陈海波教授介绍,在过去四年时间里,“拥抱郁金香”行动举办的专业医生培训场次超100场,覆盖医师超14000人次;通过500多场患者关爱行动帮助超10万患者重新树立了对帕金森病的认识,更好地为他们提供了长程的疾病管理方案。

自2021年4月起,“拥抱郁金香”行动即将步入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收官之年。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医师分会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专业委员会专家陈生弟教授表示,恰逢世界帕金森病日到来之际,抗帕词典项目在学组的指导下正式启动,该词典将聚焦疾病、药物、手术和康复等众多方面,旨在通过有趣生动、简单实用的风格和形式,为帕友及家属答疑解惑,避免走入治疗误区,加深对疾病和科学治疗手段的认知。据了解,抗帕词典由美敦力发起,联合中国帕金森病领域的多学科专家共同编著。

美敦力神经调控业务大中华区总监陈建蓉表示,抗帕词典将收录帕金森病诊疗相关的专业名词,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帮助患者和家属理解,将有利于广大帕友、家属用积极、乐观的心态,更好与帕金森病共处。

责任编辑:ERM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