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传承完全有条件成为北京市中医传承发展的区域高地

2021-05-11 11:22:45 来源:经济参考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在众多民营中医医疗机构仍依赖外聘老专家支撑的大背景下,一家民营中医院历经三十多年坚守不断发展壮大,该院自己培养的年轻中医医生,已承担起本院70%的门诊量,并为全国培养了千余名优秀中医人才。这所医院,就是由著名中医薛钜夫于1986年创立的北京杏园金方国医医院。

日前,“春风化雨 薪火相传——薛钜夫谢师会暨从医五十周年收门人庆典”在北京举行。《经济参考报》记者从会议上了解到,杏园金方是全国唯一一家既拥有自身学术体系传承、又拥有国家级名医出诊的民营综合性中医医院,其“金方两院”(杏园金方国医医院、金方书院)人才培养模式,为中医药人才培养、传承发展探索出一条切实可行之路。

据悉,“金方两院”学术体系与人才培养模式,源自一代名医施今墨等在1931年创立的华北国医学院。施今墨提倡“以科学方法整理中医、培养中医人才、绝不拘泥成法故步自封”,并通过“编书、办医院、开学校”三位一体的途径来复兴和发展中医。华北国医学院在18年间,共录取600余名学生,培养出了祝谌予、李介鸣、翟济生、董德懋、哈荔田、李辅仁等一大批大师级中医药人才。

1986年,在祝谌予全力支持下,杏园金方国医医院的前身——“中西医专家门诊部”在北京市顺义区衙门村成立。2006年更名为北京杏园金方国医医院。薛钜夫说,杏园金方国医医院之初便推进成立金方书院,如今杏园金方有两套体系——杏园金方国医医院是医疗体系,金方书院是教育体系。现在的金方书院,创建了独特的书院式中医学徒制模式,设立教育专项基金,创办金方论坛和金方百家讲坛等,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青年“明医”。

薛钜夫表示,杏园金方的发展,得到了北京市、顺义区相关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而在顺义区卫健委副主任陈雪清看来,这种支持是“相互的”,“杏园金方国医医院对全区的中医事业发展,也起到了重要的助推和引领作用。比如对基层中医人才培养、乡村医生中医技术培训等,杏园金方在技术上、人才上都提供了大量的帮助。”

北京市中医管理局局长屠志涛表示:“杏园金方以医院临床教学基地为依托,实现了医教研有机融合互相促进,探索出中医人才培养的有效路径,值得在全市推广。“十四五”期间,北京市要大力打造成为全国的中医药传承发展高地。在此过程中,顺义区有像杏园金方这样的宝贵资源,完全有条件成为北京市中医传承发展的区域高地。”

自称“误打误撞”看了中医的智联招聘CEO郭盛,对中医疗效赞不绝口,更从中悟出企业管理之道。“中医是医学更是哲学,不仅对健康管理有用,对企业管理甚至人生管理都很有用。”郭盛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我平时和薛钜夫老师交流,有医学和健康的问题,但更多是企业管理方面的事情,受益很多。”

中国生物制药有限公司CEO李一,每年都来杏园金方调理几次。 “我和薛钜夫院长的关系,既是病人和医生的关系,同时也是朋友关系,还是师生的关系。薛院长像一个老师,会从中医角度来看人看社会,分析当下和未来,指导我将这些运用到日常工作、家庭生活等方方面面。”

全国政协常委傅育宁向《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我国社会的老龄化趋势不可避免,老年人健康问题对国家、个人压力也越来越大。对此,完全靠西医体系和模式不可持续。中医药无论是有效性和经济性等,都更适合我国国情。要充分发挥中医药独特价值作用、建设健康中国,就必须解决好中医药人才培养问题。这方面,薛钜夫院长和杏园金方经过几十年的辛勤努力,在中国市场化发展过程中,找到了一条成功之路。”

责任编辑:ERM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