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9日,在青岛地铁1号线南段试验线上,搭载全球首套自主运行系统的地铁列车成功开跑。这趟列车上,科研人员首次实现车辆和信号系统的深度融合,突破了传统无人驾驶车辆只能被动接受指令的限制,给每辆列车都装上了自己的“大脑”,车与车之间通过无线通信完成信息交互,自行判断路上的情况,实现主动进路、自主防护、自主调整与全自动驾驶。
目前,国内外无人驾驶地铁线路普遍使用CBTC(基于通信的列车自动控制)系统,列车可以实现自动驾驶;列车自主运行系统则是采用“车-车”架构,列车之间可通过无线通信完成信息交互,从而直接获知前行列车的位置、速度和线路状态,犹如列车有了自己的“大脑”和“千里眼”,实现主动进路、自主防护、自主调整与全自动驾驶,弱化中心依赖,自行判断路上的情况,安全、智能、飞速地“奔跑”起来。
列车自主运行系统的正式应用,将实现从传统的“自动运行”到智能的“自主运行”的技术跨越,为我国各地城市轨道交通的规划、设计、建设和运营提供示范和样板。
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技术装备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方少轩表示,车辆运行的核心控制转移到了车上,也就是车和车的通信,减少了车与地面的通信, 这样再跟自动驾驶结合起来,就形成了一个自主运行的系统,更简洁、更方便、速度更快、更经济。
列车自主运行系统由我国科研人员自主研发,技术水平领先世界。通过将列控、牵引、网络、制动、防撞等车载控制平台深度融合,地铁车辆实现了从传统“自动运行”到智能“自主运行”的跨越。在实际运行中,这一系统可以大大缩短列车的追踪与折返间隔,运行效率提升15%,能够解决大客流线路加车难、应急疏散不够高效的问题。同时,由于系统优化、设备减少,地铁全寿命周期成本可降低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