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 张屏 国倩 王媛
“双减”政策实施以来,学生、家长普遍叫好,但也有人注意到,学生在校时间延长可能导致老师“增负”。其实,今年7月国家公布的《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明确提出:学校可统筹安排教师实行“弹性上下班制”。
连日来,极目新闻记者走访武汉市多所中小学发现,今年9月中旬以后,部分学校在开展分段式课后托管服务的基础上开始试行教师弹性上下班制,探索为教师科学减负。
这学期普通教师有点忙
“双减”之后,武汉一名普通中小学教师的一天是怎样的呢?
“老师本来就很忙,双减后一些家庭作业在校内完成,加上下午的延时托管,我的工作量大约增加了20%。”武汉一小学的六年级班主任兼语文老师说。
她告诉记者,她每天早上7时50分进班,查看学生到班和早读情况;早读后就是早操,她要和副班主任一起带学生去操场,周一升旗,周二到周五做课间操;课间操结束到第一节课有10分钟,她会给学生报听写,之后把听写本和头天的作业一起带回办公室,接着去上早上的1-2节课;下课后在走廊值班,守护孩子课间安全;等上课铃响了就回办公室改作业,一般花两个小时才能全批改完。
中午吃完饭后,这名老师要去教室检查学生卫生打扫情况,之后督促学生订正课堂作业;结束后参加语文老师的“午写练字”,之后午休片刻;下午她一般还有1-2节课,此外要参加各种教研活动,组织学生参加运动会、歌唱节、班会课等;下午放学前监督学生打扫教室,把学生送出校门后再回办公室备课,写材料,做各种杂事。
“这都是每天必做的,经常还要准备公开课的磨课、做课题任务、写教学反思和论文,调解学生矛盾,和家长沟通等……有时晚上10时许还在接家长的电话。”她说。
“我有一个大袋子,专门背学生作业回家改。很多老师跟我一样。”武汉市光谷第十二小学教学副校长孔蓉说。
弹性上下班主要靠学校统筹
老师们增加的工作量,并没有被忽视。这学期起,武汉市不少学校在充分调研家长、学生意愿的基础上,开始实行分时段放学。比如,有一批学生下午3时45分放学,另有一批学生下午4时35分放学,还有一批学生下午6时放学。相对应的是,一些中小学开始试行教师弹性上下班。
武汉市光谷第十七小学校长罗海英说,该校下午没有晚托和值班的老师可以下午4时30分离校,只用跟学校办公室报备一下即可。每位老师每周大约能早走两天。此外,每月每人有一天机动假。
武汉市光谷第二十一小学校长蔡家富说,该校从9月中旬开始试行弹性下班,没有最后一节托管的教师,可于下午5时下班离校;另外,50岁以下女教师和55岁以上男教师每月可享受半天照顾假,50岁以上女教师可享受1天照顾假。
在江岸区光华路小学,各年级组轮流排班老师来负责该年级的课后服务,不值班的老师可以早点下班。此外,学校一直以来就设有“关爱假”,若老师利用休息时间加班做课件、研究课、准备赛课,准备活动、区级以上比赛、报告等,可根据休息日工作时长申请调休调整状态。“主要是为了让老师们有一个机动时间可利用。”该校校长罗铭霞说。
一位不愿具名的小学校长介绍,该校分得比较细——音体美老师早到校带校队,中午带午托,下午就不带或少带晚托了,可以早点走;语数外等学科老师到校晚一点,中午有午休,下午主要由他们带晚托。
试行弹性上下班的学校校长们都强调,这需要老师们互相体谅,及时补位,“学校的事情不会少,不能因为当班老师回去了就没人管。”同时,武汉市也有许多学校没有采用教师弹性上下班制度。校长们担心的,主要是这样可能对学校管理造成混乱。
教师“减负”得到普遍重视
记者了解到,多所学校虽暂时未实行教师弹性上下班制度,也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帮教师减负。武汉市黄陂区六指街甘棠小学9月起在校内设置教师公寓,免费提供给住得远的老师。“双减政策实施后,学校下午5时30分放学,等学生走完都快6时了。这些老师工作了一天,还要赶晚高峰‘挤’回家,太辛苦了。”甘棠小学校长潘丹说,学校将闲置的学生宿舍改建成12间一室一厅一厨一卫的教师公寓,配备了空调、网络、电视、热水器、煤气灶、炊具、床、衣柜、餐桌等,方便年轻教师们拎包入住。
武汉七一中学和武汉六中上智中学等学校,则建立“心理加油站”,积极为老师们开展心理拓展活动。武汉七一中学心理教师陈璇说,学校打算多维度的支持老师们。硬件方面,学校购置了一大批教师心灵成长书籍,还配备有教师放松椅,沙盘游戏室,宣泄室等作为职工心灵氧吧,供全校教职工使用、借阅、交流。
蔡家富说,老师的大部分工作具有不可替代性,如果不减少教师的工作量,弹性上下班的意义并不大,会变成老师回家继续“补作业”。目前,该校通过落实在集体备课基础上的二次备课制度,减少备课常规环节上的机械抄写,以二次备课强化因材施教和生本意识,让老师们能“多动脑、少动手”,并通过整合教师会议,将师德师风、政策法规学习、上级文件精神传达融合到年级组、教研组会议中,减少教师大会频次,帮老师减负。
“主要是老师的事情太多,不加班根本做不完,何况我还对自己的成长有比较高的期望。我所在的学校虽然有弹性上下班制度,但我一般不行使这个权利,其他同事也差不多,还是会留在学校工作。”一位年轻教师说,但他仍十分感谢学校出台的政策,“心理感受会不一样,会觉得宁静一些,也能感受到学校对老师的关爱。”
多名一线教师表示,如果能减去与教学无关的任务,不那么强调重复性、抄写性的劳动,可以更切实地减轻教师负担,让教师可以全心投入到教学中。
多位校长呼吁,在“双减”政策实施的大背景下,希望提升传统的师生配比,减少单个老师的工作量。“其实,国家也要求根据学生规模和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统筹核定编制,配足配齐教师。政府要制定学校课后服务经费保障办法,明确相关标准,采取财政补贴、服务性收费或代收费等方式,确保经费筹措到位。”
极目锐评|提升教师幸福能力,将决定“双减”政策实施质量
华中师范大学教授 郑晓边
“双减”出台的初衷不只是为学生减负,老师、家长也需要减负。
对老师来说,“双减”政策实施确实带来了更大挑战,它需要老师有对人生、教育的积极心态,有先进的教育理论和价值观,能自我调控与管理情绪,拥有心理疏导技能。老师们应以积极态度对待,发展自己的职业技能,提高自己的幸福力量。
对学校而言,“双减”之后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且其不仅要面对学生,更要面对老师。或者说,能否提升老师的幸福感和幸福力,将决定落实“双减”的质量。
对相关部门和学校而言,可通过师资改革、师资配置制度,统筹提升师生配比;提高生均经费和公用经费标准,保障老师待遇;和师范类大学或综合性大学合作,充分利用大学资源;通过社会购买的方式来开展课后服务,减轻老师们的负担。
对家长来说,则需调整教育方法、教育态度和对孩子的期待。给孩子减负,家庭教育不能减,家长应利用好课余时间多陪伴孩子,增加亲子互动,培养孩子自给、自主、自立的能力,让孩子拥有良好的心理健康成长氛围和环境。
与此同时,社会也需形成良好教育氛围,尤其是校外培训机构,要积极配合教育政策的实施,永葆教育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