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 赵贝 刘丁维 陈倩 聂丽娟 柳琛琛 黄忠
摄影记者 宋枕涛 黄士峰 邹斌 王永胜
视频拍摄 彭婉馨
视频剪辑 张恒伟
统筹 陈凌墨
不分昼夜,无论寒暑。跋山涉水,步入霞光。你们乘风破浪的地方,是最深情地守望。
你们以星辰般的忠诚,守卫着每一寸水面。你们的信念是,还水中以自在生命,还长江以静流如歌。
你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长江协助巡护员!
颁奖活动现场
10月18日,首届“优秀长江协助巡护员”评选结果在湖北武汉发布,来自全国的11支巡护队和57名巡护员获奖。
近年来,长江协助巡护员作为“十年禁渔”后渔政执法的重要补充力量,近万人守护着长江流域的“一江两湖七河”。2021年以来,长江江豚等旗舰物种在干流、两湖水域频频出现,长江水生生物资源开始逐渐恢复。
颁奖仪式上,农业农村部长江流域渔政监督管理办公室主任马毅表示,长江协助巡护员净化了长江江豚的家园,增亮了生物多样的底色,作出了美丽长江、美丽中国的具体贡献。
马毅致辞
此次评选由农业农村部长江流域渔政监督管理办公室、湖北省农业农村厅指导,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分会、长江江豚拯救联盟主办,湖北省长江生态保护基金会、上海长鱼长江水生生物保护基金会、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承办。
长江生物种群资源亟待保护
大江日夜流,慷慨歌未央。
从“世界屋脊”到东海之滨,长江奔腾6397公里,流经11个省(市、区),流域面积达180万平方公里。长江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河流之一,然而,近几十年来,长江的生物资源面临巨大危机,长江的生物多样性指数持续下降,珍稀特有物种资源全面衰退,白鱀豚、白鲟、鲥、鯮等物种已多年未见,中华鲟、长江江豚等极度濒危,长江生物完整性指数退化为“无鱼”等级。保护长江生物种群资源,维持长江整体生态平衡,已经刻不容缓。
领导嘉宾为获奖者颁奖
生态破坏不仅危及长江水生生物种群繁衍,渔业生产也受到严重影响。据统计,目前长江主要经济鱼类的种苗发生量已由最高年份的300亿尾下降至最低2亿尾,许多流域甚至出现“无鱼区”。长江渔业捕捞产量由上世纪50年代的每年40多万吨,下降到现在的每年不足10万吨,基本失去了经济价值。
领导嘉宾为获奖者颁奖
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落实长江大保护,让长江从“无鱼”到“有鱼”,恢复勃勃生机,是所有人共同的责任。2021年1月1日起,“一江两湖七河”(长江干流,鄱阳湖、洞庭湖等大型通江湖泊,大渡河、岷江、沱江、赤水河、嘉陵江、乌江、汉江等重要支流)流域重点水域全面实施“十年禁渔”。
昔日“捕鱼人”成长江“护鱼人”
随着长江“十年禁渔”全面铺开,在农业农村部长江办的推动以及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分会等社会组织的参与下,沿江近30万渔民洗脚上岸,有一群人留了下来,昔日“捕鱼人”变身“护鱼人”,成为长江协助巡护员。
目前,长江流域已建成渔政协助巡护队伍317个、人数约9040人,长江协助巡护已在长江全流域展开。他们在岸边巡逻、水上巡查、日常劝导管理、政策宣传等方面发挥了支持支撑和保障作用,已成为渔政工作的一支重要协助力量。
2020年10月24日,在江苏南京举行的“国际淡水豚日”上,启动了首届“优秀长江协助巡护员”评选活动。一年来,作为此次活动的承办媒体,极目新闻派出多路记者,从长江头到长江尾,深入采访报道长江协助巡护队员的故事,记录他们守护母亲河的行动与心声。从四川宜宾到湖北宜昌,极目新闻记者跋涉千里,体味巡护员栉风沐雨的辛勤;从湖北宜昌到江西湖口,记者踏水行舟,见证江豚跃水而起的喜悦;从江西湖口到上海崇明,记者乘风逐浪,喜看万鱼洄游的自由。
农业农村部长江流域渔政监督管理办公室主任马毅介绍,目前,长江流域已建立起一支人数近1万人,有一定影响力、战斗力的协助巡护队伍,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既解决了转产渔民的生计问题,也发挥了渔民水中作业的强项,还能解决禁渔执法能力的不足。
湖北有协助巡护员1659人
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分会会长李彦亮表示,没有公众的参与,水生野生动物的保护就不可能取得成功,“协助巡护”就是一个调动公众参与水生生物保护的成功案例。“在新的历史时期,长江生物多样性保护应当更多地调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他赞叹道:“一个协助巡护员就是春种的一粒粟,万里长江的水美物丰就是秋收的万颗子。”
李彦亮致辞
“抓好长江十年禁渔,关键在监管,基础在队伍。”湖北省委农办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党组书记、厅长吴祖云介绍,全省已配备协助巡护员1659人,其中退捕渔民804人;年人均工资2.85万元,其中省财政每人每年补助1万元。
吴祖云致辞
“我们将继续支持长江‘协助巡护’制度的贯彻落实。同时积极推进‘渔民驿民’‘长江有鱼’等帮助渔民转产转业及恢复长江鱼类的项目,为长江大保护贡献力量。”阿拉善SEE生态协会第七届理事会会长艾路明说。
艾路明致辞
湖北省长江生态保护基金会执行理事长邬剑刚也表示:“100多位湖北企业家将继续支持长江大保护,希望长江流域各省企业家团结起来,共同为长江生物多样性保护献力。”
15省市携手加强巡护队伍建设
10月18日,长江流域15个省(市)的农业农村部门相关负责人,共聚湖北武汉,对流域重点水域的渔政协助巡护工作,开展集中交流。
与会代表坦言,目前取得的成绩得益于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得益于部际协调机制各成员单位和各地各方面的鼎力支持、积极配合,得益于广大退捕渔民群众和协助巡护队员的辛勤付出、无私奉献,但存在的问题也必须直接面对。
武昌区新河街小学合唱团表演
马毅在交流会上直言,“这里面,既有小问题也有大隐患,表面上是协助巡护队伍建设的问题,其实是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认识不到位、管理不精细、责任不落实的具体体现,需要在今后工作中切实加以推动解决。”
行而不辍,未来可期。交流会现场,15个省市达成共识:“长江巡护没有‘满分答案’。下一步,还要加强协巡巡护队伍建设,努力打造一支精干、高效、专业、管用的协助巡护队伍,补齐禁渔执法监管能力短板。”
活动启动仪式
颁奖仪式上,由上海海洋大学和湖北省长江生态保护基金会主持的“长江流域协助巡护员培训计划”也正式启动。该培训计划从今年开始,每年分四批举办协助巡护人员骨干培训班,努力提高协助巡护队伍的综合素养,为长江大保护助力。
【声音】
专家和巡护员畅谈长江“十年禁渔”
全面治理期待再见白鱀豚
10月18日,首届“优秀长江协助巡护员”评选活动颁奖仪式现场,全国首倡“长江禁渔”的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曹文宣,中国“鲟”梦者、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首席科学家危起伟,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秘书长王丁,共同畅谈长江“十年禁渔”的阶段性成果和未来图景,并从科学家视角提出意见和建议。
“长江禁渔”首倡者曹文宣院士:
全面禁渔效果初显
曹文宣院士是长江禁渔首倡者,长期致力于鱼类分类学、鱼类生态学及珍稀鱼类物种保护等领域的研究,为水生生物的繁衍生息、合理利用奔走呼吁60多年。
谈及倡导禁渔的初衷,曹文宣介绍,2002年起,我国实施了每年3至4个月的长江禁渔期制度,这对渔业资源保护产生了一定效果,但阶段性休渔治标不治本,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长江生态问题,只有全面禁渔十年才能让长江水生生物资源数量恢复。
曹文宣院士接受采访
对于今年开始的十年禁渔,曹文宣表示:“根据目前的调查,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监测显示,2017年率先禁捕的赤水河赤水段鱼类种群已经从禁渔前的108种恢复至169种,其中长江珍稀特有鱼类从禁渔前的29种恢复至46种。
“今年以来长江江豚等旗舰物种在干流、两湖水域频频出现,说明长江水生生物资源开始逐渐恢复。”谈及下一步的具体建议,曹文宣说,长江“四大家鱼”的自然繁育和种群要不断去延续和壮大,并给所有水生生物创造一个良好的水环境。
“鲟”梦者危起伟:
希望鲟类恢复自然繁育
颁奖现场,宜昌市协助巡护员何宝兵、谢顺友和危起伟同台谈长江生态保护的现在和未来。
何宝兵说:“我们宜昌协助巡护员,靠脚一步步走,靠眼睛一寸寸看,用耐心一点点守。”
谢顺友说:“我小时候家门口对着长江,江豚成群结队地游。加入巡护队后,我又看到江豚了,这和我小时候看的样子很像,我就希望这个场景能留住,让小孩们都看看。”
对于长江协助巡护,危起伟建议,巡护员日常工作不仅要管好偷捕的和违规钓鱼的,还要把排污、挖沙管起来。
危起伟介绍采访
“刀鲚和江豚频繁出现,说明长江水质越来越好,沿岸乱象近年来的整治,效果也很明显。”危起伟说,“我们需要做到岸绿水活,恢复鲟类的自然繁育生态,希望各行各业都重视起来,早日实现这一愿望。”
江豚研究专家王丁:
渴望长江再见白鱀豚
随着长江大保护的力度不断推进,长江江豚数量也上升至千余头,其中鄱阳湖有400余头,是野外江豚分布最高的区域。颁奖仪式现场,江西鄱阳县协助巡护员蒋礼义和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秘书长王丁,共同畅想了十年之后的长江生态。
蒋礼义说:“十年禁捕和江豚保护相辅相成,关系到鄱阳湖的生态和子孙后代,现在看到江豚的机会多了,这也意味着江豚保护有了实在的效果。”
王丁介绍采访
2007年,白鱀豚功能性灭绝被评为全球十大人为灾难之一,但目前对其的定性仍是“功能性灭绝”。王丁清晰记得,2018年4月18日,安徽一名志愿者拍到了一张疑似白鱀豚的照片,经过国内专家和国际专家多次辨认,大家一致判定为“高度疑似”,因此世界自然保护联盟也决定“暂缓宣布”白鱀豚野外灭绝。
王丁认为,对白鱀豚的关注,不仅在于确定某个物种是否灭绝,更多是通过科学研究来保护长江生态,保护长江生物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