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香云纱的皮包、植物染工艺的服装、纸艺设计的家具……不久前结束的文博会上,各种加入传统手工艺元素的生活用品,吸引了众多年轻潮人的目光。在深圳,不仅各种手工艺文创产品成为潮流网红,非遗手工艺研学体验也正在成为新的热门休闲项目,古老的非遗正在以一种新的方式走进深圳人的生活。而促进传统走入现代,科技的力量和创意的火花缺一不可。
原创手工艺衍生品最受欢迎
在刚刚结束的“国匠荣耀·第五届手工艺创新盛会”上,广州美术学院工艺美术学院院长齐喆进行了一场题为《进入当代生活的漆艺》的专题演讲,通过一系列生动的案例,讲述了超过8000年历史的大漆工艺,如何进入现代的衣食住行。齐喆认为,没有传统积淀的现代产品必然浅薄,而如果传统的工艺不介入现代的观念,不走入当代的生活,就只能停留在昨天或者摆放在博物馆中。
事实上,与传统文化积淀深厚的城市不同,古老的手工艺在深圳这样年轻的城市里,展现出的是一种新的面貌。作为华南地区最齐全的手工门类体验平台,观澜湖手艺工场开设了逾300项手工体验课程,涵盖了14大类手工门类。在一楼逾千平米的艺术商店里,入驻了近百家文创品牌。以“体验”为切入点,手艺工场希望开辟手工艺产品、手工艺体验、手感经济相融合的新兴商业模式,让传统的手工艺能够在深圳这个新潮时尚的城市里真正实现市场化、产业化。
观澜湖手艺工场总经理陈亚东告诉记者,在这里,最受大众欢迎的产品是那些贴近生活的原创设计手工艺衍生品。陈亚东介绍,全手工的作品有难以定价、废品率高、无法量化生产等众多问题。要想使成本降到最低,产品必须能够快速生产,模块化,可复制,手工艺文创产品就具有这样的特点。经过了设计师的创意设计,通过半工业化的方式生产,一方面降低了价格,另一方面品质更稳定,同时也满足了年轻人追求个性的文化需求。比如艺术商店里热卖的刺绣手机壳,就是通过手工艺人和设计师的合作,由设计师设计图案,手工艺人手绣建模,再进行机绣生产,最终的产品既有刺绣的质感,也能够量产,价格也能够被大众接受。
与时尚科技结合,传统手工艺走入现代
陈亚东表示,传统手工艺要进入当代生活,与时尚科技结合,很多都面临着材质转化的问题,深圳工业发展基础好,材质转化比较容易。来自西安的剪纸非遗传承人王宁,正是抱着这样的想法来到了深圳。在他看来,深圳的新思想、新材质、国际化的视野,正是激发他创作灵感的重要因素。“手艺人也需要接受新的理念,我之前在北京宋庄待过一段时间,最终还是选择了深圳,在这里我们进行的一些项目,比如皮影剪纸与校园实验剧的结合,一方面在年轻人中传播了传统文化,一方面也给了我新的创作灵感。”
深圳家具设计品牌“十八纸”,从利用风琴结构的纸去做不同领域的创新家具,发展到与国家博物馆、故宫、腾讯合作,跨界设计陈设类产品,期间不断对材料进行改良,把风琴纸艺带入了现代生活。创始人李晓说:“我们觉得最具可塑性不是纸,而是我们的创造力。”
非遗时尚包包“包容说”的品牌创始人林颖,把漆艺、香云纱、刺绣、水墨、织锦、植物染等应用在皮包设计上,将这些非遗的元素、人格化、场景化、模块化,立志要让更多爱美爱文化的女性,把非遗拎在手里,穿在身上。
新技术加持,为非遗新生创造条件
众所周知,深圳申请的非遗项目,很多并不是土生土长,而是因为跟着非遗传承人移居于此。这里虽然没有非遗产生的原生土壤,却为非遗手工艺的发展、新生,创造了条件。
最新一期的《新手工艺品牌调研报告》显示,00后已经成为新手工艺的主要消费群体。这或者可以解释,在深圳这样一个年轻的城市,古老的手工艺为何能够焕发新的生机。广式硬木家具制作技艺传承人、耕酸堂总经理刘伟振说,“深圳这个城市特别讲活力,特别重视设计,我们年轻人更加喜欢这个舞台。”他以自在工坊的新中式椅子为例,这把椅子把最好的中国传统制作技艺保留了下来,但是融入了年轻人喜欢的审美,为什么它卖得这么好?因为好多年轻人喜欢。
科技的发展带给我们许多未知的变数,手工艺也将融入在生活变迁的实践之中。手艺的未来,也许是追求技艺的精湛,在与机器的竞争中拥有主动权;手艺的未来,也有可能是更多新技术加持下大胆创新,让传统文化融入生活点滴。
(深圳商报记者 梁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