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前,志愿军15军45师134团8连7班班长柴云振,在抗美援朝战场的朴达峰阻击战中孤胆冲锋、歼敌百余人,端掉敌军营部。和平时期,他带着24处伤疤回乡务农33载,赫赫战功鲜为人知。战争岁月,他浴血战场,不畏生死;和平年代,他解甲归田,默默耕耘。以他为代表的英雄们,人虽已逝,但精神永存。
是什么让英雄们能够做到“事了扶衣去,深藏功与名”,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他们心中那一份对国家,对人民深深的责任感。隐名埋名的33年,柴云振带领村民们硬挖硬砌,修成了灌溉堰塘;出资出力帮村里建成了一条“老英雄路”,成为人大代表后,提出了关乎民生的提案200多份……一心为民,建设家乡成为他毕生的追求。无论是在战场上一人击毙百余敌,还是在家乡带领群众谋发展,他的心中想到的永远不是自己,惦念的永远是人民。这就是一种责任——“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责任。鲜提戎马岁月,不忘为民初心,正是这份责任让英雄能够选择回归平凡的生活,坚守为国为民的使命。
责任,来至于对祖国和人民深沉的热爱。“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这句口号本身就包含着一种对家国无限的热爱。因为热爱,所以奋不顾身;由于热爱,才会舍生忘死。所以,一级战士荣誉勋章获得者孙景坤,即使受伤,仍义无反顾的三次跨过鸭绿江,奔赴前线;一级国旗勋章获得者王占山坚守4天4夜,打退敌人进攻38次,毙敌400余名。这种热爱,让这些“最可爱的人”在物质条件和武器装备极为落后的情况下,依然能够有着昂扬的斗志和坚韧的战斗意志。这种热爱,让我们的军队可以面对强敌敢于抗争,面对困难敢于克服,面对挑战敢于应对。
“伟大抗美援朝精神跨越时空,历久弥新,必须永续传承,时代发扬”。19万7千多名英雄儿女为了祖国、为了人民、为了和平献出了宝贵生命。英雄们的身影,慢慢远去,但英雄的精神,永世长存。传承英雄的精神,就是要用我们的实际行动告诉所有人,中国人民不惹事也不怕事,在任何困难和风险面前,腿肚子不会抖,腰杆子不会弯,中华民族是吓不倒、压不垮的!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现在我们面临的考验也是前所未有的,从芯片制造到国家安全,从意识形态到经济发展,不见硝烟,战斗依旧。我们唯有砥砺不畏强暴、反抗强权的民族风骨,汇聚为国为民,勇往向前的民族精神,才能再一次的创造“上甘岭”的辉煌,“朴达峰”的奇迹。
赓续英雄血脉,续写英雄篇章。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这就需要我们在新征程中弘扬英雄精神,传承英雄优秀品质。激扬战斗的精神,永葆为民的责任,坚定奋斗的意志,用对国家和人民的责任和热爱,在建设国家的道路上奋勇前进。
稿源:荆楚网
作者:镇冰(荆州松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