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 柯称
通讯员 徐艳子
“我们都发福了,只有郭老师变瘦了,憔悴了。”10月31日,在武汉大学电子信息学院会议室,30多名参加“卓越芯火计划”10周年恳谈会的校友们,观看回顾视频时动情地说。校友们还与学院达成100万元的捐款意向,助力该计划未来更好实施。
校友们向老师献花
芯火·星火
“卓越芯火计划”为“中国芯”而生,它培养的学生如星星之火,在祖国各地燎原。
武大电子信息学院副院长陈洪波介绍,该计划试行于2008年,正式实施于2011年,旨在利用“现代学徒制、工学交替”等培养方式,集中培养从事电子信息,特别是国家急缺的集成电路开发、应用的创新型实用技术管理人才。
极目新闻记者注意到,参加恳谈会的校友代表,基本都是高新企业老板、研发负责人或高级工程师。陈洪波介绍,“卓越芯火计划”10年来共培养了718名学员,其中364人进一步完成了硕士阶段的学习,目前在全国乃至世界各地、各个行业从事着技术、市场、管理等核心岗位的工作。
学生代表发言
“我心里始终有国产芯片情结,加入卓越芯火计划让我找到了人生方向。”2011届学生唐从学说,经过该计划两年的系统培养,他的技术有了长足的进步。可毕业后,家长和朋友都劝他不要从事和国产芯片相关的工作,但他始终相信老师说的,中国人在集成电路方面也能做出成绩。
唐从学选择了一家致力于国产替代化芯片研发的初创企业,如今,他牵头的部门早已成为独立的公司,研发人员从20人发展到200人。公司核心技术的密码算法研发,正是得益于唐从学学生时代,在卓越芯火计划中参与的项目打下的基础。“很快,我们的国产芯片将在电力行业的各个终端上运用,保证我国电力安全自主可控。”唐从学自豪地说。
芯火·薪火
10年聚会,为重温过去,更为谋划将来。受益于“卓越芯火计划”的数十名校友,和武大电子信息学院确定了捐赠意向和科研合作意向,助力“卓越芯火计划”薪火相传。
陈洪波(左)代表学院接受捐赠
2012届学生王递进说,得益于学校“卓越芯火计划”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他毕业后的路走得非常顺利,先是进入了一家国企,后来加入一家上市公司,从研发工程师做到研发经理,又做到总经理。目前,他自主创业,是两家高新企业的负责人,还有一些项目受到学校老师的大力帮助。
如今,王递进和一些担任公司高管的校友,决定反哺“卓越芯火计划”。除了捐款外,他们还代表公司和学院签订合作协议,加入到未来人才培养中,同时承诺优先安排学弟、学妹就业。
与校友企业签约
“高技术之争的核心是人才之争。”陈洪波说,随着国家在芯片制造业方面的战略布局,中国面临日益严重的人才短缺。预计到2022年,芯片领域的人才缺口将达到30多万人。为解决“卡脖子”问题、加快培养国家紧缺人才,“卓越芯火计划”培训项目未来将继续开展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