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作为历史文化名城,荆楚文脉绵延相传,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国家重点大学云集于此,在校大学生人数更是超百万,位列全国前茅。以实干作风有效挖掘高校科研潜力,为高校科技创新及成果转化做好服务,是助力武汉打造国家科技创新中心,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
以实干作风服务科技创新。首先应摸清本地高校基本情况。当前,在汉部属院校纵向项目资金充足,但横向项目因市场风险还存在阻碍;工科类高校对中试基地建设需求强烈;农业类院校公益性较强,成果惠民,转化收入较低;中医药类院校因动物实验很难通过,申请新药过程漫长......通过了解高校情况,更好的对接做好服务。譬如,对接外地优质高校资源。积极联系北大、清华等一流高校,加强校地合作,推动合作协议的签订。建立高校工作联系网络。与在汉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负责人建立朋友圈,直接问需于高校,并积极利用市科技局驻校联络员制度,推动科技成果在汉转化。
以实干作风引导创新方向。科研是一个漫长曲折的过程,会遭遇无数次失败挫折,即便成果面世,在当时可能也无法立即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带来经济效益。应高度重视基础理论研究。当伽利略思考天体运动提出“日心说”的时候,当牛顿发明微积分来描述他所发现的力学规律的时候,当法拉第研究“电磁感应”现象的时候,没有人包括研究者自己知道这将为人类文明带来什么样的贡献。做基础理论研究就是要设法揭示自然的奥秘,要有求知欲、好奇心,“板凳甘做十年冷”,方能“一朝成名天下知”。也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展开研发,确保研发成果为市场接受,是现实需要的产品。例如武汉华星光电生产的0.35毫米柔性折叠屏,可实现180度折叠,折叠后可单手持握,已通过20万次动态折叠测试,相关产品已用于国内品牌手机,取得了良好的用户体验和市场经济效益。
以实干作风提升转化环境。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鼓励高校、企业等通过武汉市科技成果转化平台沟通供需信息,推动平台终端化、智能化、高效化。鼓励和支持高校、企业等创新主体建立专业化技术转移机构,并进一步规范专业经纪人队伍。培养一批懂技术、懂市场、懂政策的职业经纪人,为科技成果转化牵线搭桥,打通转化信息不畅通的“断头路”,铺平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通过武创院等平台设立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打通“政产学研金服用”通道,营造“热带雨林”式最优创新生态,推动成果在汉转化。重点聚焦“965”产业持续迭代发展,对重大科技成果在汉转化并产生较大收益的,对其项目实施人无论市内外均列入奖励范围,并提高奖励比例,吸引科技成果在汉转化。
“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武汉现正紧紧咬住建设国家科技创新中心的目标,建设东湖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产业创新高地、创新人才集聚高地、科技成果转化高地,强化武汉“一主引领”的龙头作用,带动武汉城市圈整体发展。
稿源:荆楚网
作者:张健平(湖北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