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李碗容 柯称 通讯员 余翔 殷娜 粟晓丽
在昨日举行的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湖北省共有24个项目(通用)获奖,其中主持完成项目9个,武汉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各斩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据悉,此次我省获奖数量位居全国第五,位于北京、上海、浙江、江苏之后。
武大华科各获一个一等奖
近年来,在鄂高校在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表现均十分抢眼。今年我省获得的两个一等奖项目均来自于高校。
武汉大学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李德仁院士主持完成的“天空地遥感数据高精度智能处理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该项目首创卫星遥感全球无地面控制高精度处理和数据挖掘的理论与方法体系,打破空地遥感高精度定位定姿核心装备和遥感信息实时智能服务系统核心技术封锁;研制的地形勘测车首次参加国庆阅兵,实现高精度天空地遥感系统核心装备和技术自主可控,为国产卫星遥感影像自给率从15%提高到85%以上做出重要贡献;首次实现境外1:5万无地面控制点测图,推动了我国卫星遥感测图从有控制到无控制的行业智能化变革。
华中科技大学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刘胜教授团队完成的“高密度高可靠电子封装关键技术及成套工艺”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电子封装被誉为芯片的“骨骼、肌肉、血管、神经”,是提升芯片性能的根本保障。团队经二十余年攻关,突破了高密度高可靠电子封装技术瓶颈;针对高密度芯片封装翘曲和异质界面开裂导致的低成品率,提出了芯片-封装结构及工艺多场多尺度协同设计方法和系列验证方法,应用于5G通讯等领域自主可控芯片的研制,攻克了晶圆级扇出封装新工艺,突破了7nm CPU芯片封装核心技术;解决了电子封装行业知识产权“空心化”和“卡脖子”难题,占领了行业技术制高点,实现了高密度高可靠电子封装从无到有、由传统封装向先进封装的转变,具备国际竞争能力。
24个获奖项目覆盖多领域
极目新闻记者注意到,我省今年获奖的项目覆盖了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
除了武汉大学李德仁院士团队以及华中科技大学刘胜教授团队获得的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外,由武汉理工大学胡曙光教授主持完成的“深水大断面盾构隧道结构/功能材料制备与工程应用成套技术”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项目研发了支撑保障隧道工程结构、施工及运营安全的三大关键材料及技术,应用于武汉长江隧道等数十座深水大管径隧道工程,推进了我国隧道工程技术和建筑材料的科技进步。
由湖北省农业科学院游艾青研究员团队主持完成的“长江中游优质中籼稻新品种培育与应用”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项目关注水稻这一最重要的粮食作物,突破了长江中游中籼稻育种技术滞后、优质资源匮乏、优质品种短缺等“卡脖子”难题,为区域水稻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科技支撑。一系列成果在长江中游稻区累计应用6026万亩,新增经济效益90.39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