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 董淑健
通讯员 刘细松
11月2日是中巴建交七十周年纪念日,湖北省黄冈师范学院米瑞博士等7位来自巴基斯坦的工作人员相聚在教职工宿舍,兴致勃勃地观看了中巴友谊广场揭牌、中巴签署多个合作协议等系列电视节目。
4日上午10时许,米瑞接受极目新闻记者采访时用纯熟标准的中文说,你们中国人叫我们“巴铁”,我们则叫你们“中铁”,我来中国将近10年,亲眼看到中国的强大,亲身感受了中铁的兄弟之情。
4日上午,米瑞(右)、石凡奇(左)在黄冈师范学院外事办接受极目新闻记者采访。
搭“一带一路”政策便车,7名巴基斯坦博士先后应聘到黄师
米瑞博士1986年生于美丽而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卡拉奇——“一带一路”沿线重要城市之一。他说从小就喜欢中国,脑子里已装满了各种各样的中国故事。2012年来到中国,先在重庆大学读软件工程专业硕士;2016年到四川大学攻读计算机专业博士。
2020年11月,拿到博士学位的米瑞从媒体看到黄冈师范学院公开招聘外籍研究人员的信息,其中不乏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优惠政策,如科研经费补贴、“一带一路”专项奖学金、中国政府奖学金以及巴基斯坦政府奖学金等。他当即递上自己的材料,由于所学专业较为尖端,学术成果也较多,立刻被黄冈师范学院计算机学院录用,成为该校第一位巴基斯坦籍工作人员。
米瑞博士代表黄冈师范学院参加国际学术会议
比米瑞小4岁的石凡奇是在东北农业大学读的书,攻硕、攻博的7年,学的都是药理学,研究方向是计算机应用中的中药靶向分析与研究。他是在朋友的介绍下来到黄师的。
一年多来,已先后有7位像他俩一样的博士来到黄冈师范学院工作,其中,计算机学院4名,商学院3名。
米瑞说,他从重庆、成都、南京等大城市来到黄冈这座小城市,已逐渐适应了这里的环境,发现了小城市安静、空气质量好、人情味浓郁、生活节奏慢等好处,准备长期在这里工作和生活下去。
巴基斯坦籍工作人员的宿舍
搞科研 写论文,上讲台巴籍博士贡献大
据黄冈师范学院计算机学院院长胡志华介绍,一年来,7位巴基斯坦籍博士已有18篇论文发表,有几篇论文还是计算机专业二级。
发表的文章
胡志华说,米瑞博士有篇SCI论文质量很高,填补了该校计算机软件方面的研究空白。米瑞今年还获学校重点推荐,成为湖北省“楚天学子”高层人才计划中的一员。
巴基斯坦籍专家在黄冈师范学院校园留影
四位巴基斯坦籍博士的加盟,让计算机学院顿觉兵强马壮,对提升学院的学术水平,国际化视野都有裨益,胡志华说。
据悉,从本学期起,米瑞还担任教学任务,每周为本科生讲授两节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此前,该门课程由中国教师担纲,在专业英语方面或多或少总有一定差距。米瑞博士不仅英语棒,中文也棒,授课以英语为主,当学生不太懂时就用中文,深受学生欢迎。
巴基斯坦籍专家在给学生们上课
开学一段时间后,米瑞老师的课已在全校小有名气,每当他上课时,学院有几位教师也常常坐在台下听讲。
谈感受:中铁名不虚传待我们像兄弟
一谈起在中国的感受,米瑞与石凡奇仿佛打开了话匣子,滔滔不绝。
参加文体活动
石凡奇说,中国有句古话叫“百闻不如一见”,我们小时候读的书里对中国有大量介绍,比如中国人很勇敢,中国人很勤劳,中国人对我们很友好,中国很神奇,有种鸟会说话等等,来到中国亲眼看到这些是一种全新的体验,通过亲身感受才明白什么叫真正的中巴友好,那就是像兄弟一样,在中国像在自家一样。
参加文体活动
石凡奇2014年考研的时候同时报考了意大利、韩国和中国的东北农业大学,被三个国家的多所大学录取,由于更喜欢中国,才决定到中国来读书。
7年来,他对中国越来越迷恋,不仅喜爱中国的气候,中国的美食,也在黄冈买了手机,申请了号码和微信,如今,跟远在巴基斯坦的家人通话时都用微信,家人在他的影响下平时也每天离不开微信。
黄冈师范学院党委书记王立兵说,聘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高层次员工,既是对国家政策的积极响应,也是让黄师加快国际化步伐的现实需要。他介绍,下一步黄师将力争招收巴基斯坦籍本科生和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