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 记者林琳 通讯员张晓衡)足智多谋、屡破大案的民警老郭,却在破解自己身体健康恶化的疑案上“栽了跟头”:一年前心梗发作,他误以为是食物中毒置之不理,结果导致健康状况逐渐恶化,一度发展为心衰。幸亏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湖北省人民医院)心内四科专家团队抽丝剥茧,找出了致病元凶——心肌梗死导致的缺血性心肌病,才将老郭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
心内四科专家团队抽丝剥茧找出了致病元凶。通讯员供图
老民警离奇“中毒”
59岁的郭警官从事刑侦工作多年。在同事眼中,他足智多谋,心思缜密,屡破要案;在妻子眼中,他严厉果敢,固执己见,说一不二。
去年中秋节当天,忙碌一天的老郭晚上回家后,拿起餐桌上的月饼便吃了起来。“饿了一天,遭不住”,说话间,他突觉胸口一紧,似乎有块大石头绑在胸口,令他动弹不得。紧接着,胃里一阵翻涌,恶心却又吐不出来。胸部憋闷的感觉越来越强烈,像是紧箍咒套在了胸膛,让他难以招架。他挣扎着喊了好几声,才惊动厨房里的妻子。
闻声而来的妻子吓了一跳,平日身强力壮的老公此刻面色苍白、满头大汗,瘫坐在沙发上。“我食物中毒了,快送我去楼下的诊所”,拗不过他的妻子只好陪着他去了诊所。
“老郭,你这个不像食物中毒啊,可能是心脏有问题!”诊所医生提醒老郭,同时紧急给他做了个心电图。但单从报告来看,就是“心跳慢一些,不像是什么大问题”。自觉缓过来了的老郭,拒绝了医生让他上大医院的建议,直接回家了。
此后,老郭明显感觉到体力与从前相比下降不少,食欲也差了很多,干啥都提不起精神。
“中毒”一年恶化为心力衰竭
一晃过了三个月,老郭的食欲越来越差,但肚子却慢慢大了起来,肚皮变得硬邦邦的,肚脐甚至由原本凹陷变得向外突起。与此同时,脚背也逐渐浮肿,手指一按就会在脚背上形成一个坑,最后连鞋子都穿不进去了。
老郭再到医院就诊,直接被诊断为“心力衰竭、腹腔积液”。经过半个月的治疗,他的症状好转,肚皮不鼓了,脚也不肿了,便嚷嚷着出院。医生建议其进一步检查,以明确引起心力衰竭的原因,老郭再一次拒绝了。
出院后,断断续续吃着“利尿剂”等药物,老郭又把病情抛诸脑后,一心扑在了工作上。今年10月,他再次因为喘气、肚子胀、食欲差、下肢肿、不能平卧睡觉等症状,住进了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心内四科的病房,这次发病比上次住院时的情况更加严重。
患者治疗前后胸片检查报告。通讯员供图
超声及胸片检查证实,老郭右侧胸腔里充满了积液,大量的积液挤占了肺组织的空间,导致右肺无法正常呼吸。同时腹腔内也有较多的积液。结合既往病史及临床表现,接诊医生关红菁教授作出了“心力衰竭、多浆膜腔积液”的诊断。
为解决胸腔积液的问题,关红菁教授给其右侧胸腔内放置了一根引流管,将胸腔内的积液像自来水一样放到体外,3天内引流出4000ml积液,再配合“强心、利尿、抗心脏重构”等专业治疗,老郭终于恢复了畅快呼吸:肚子不再发胀,食欲显著增加,下肢浮肿完全消失,夜间也可以平躺着睡觉。复查胸片,胸腔积液完全消失。
医生帮助老郭“断案”
症状改善了,老郭又一次要求出院。关红菁教授综合已有的资料认为,虽然心电图没有典型陈旧性心肌梗塞的表现,但一年前郭警官所谓的“食物中毒”,实际上可能是“心肌梗死”。这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疾病,临床表现除了胸痛、胸闷、大汗,还包括干呕、腹痛、晕厥甚至牙痛。在医生的一再建议下,老郭接受了心脏磁共振及冠状动脉检查。
果不其然,磁共振提示老郭心脏的部分区域,肌肉层明显变薄、收缩能力丧失,而该区域为右冠状动脉这根血管的供血区域,恰好冠状动脉的结果也提示“右冠状动脉闭塞”,与磁共振的结果高度一致。据此推测,一年前老郭自以为的“中毒”,大概率是因为“右冠状动脉”堵塞,引起“下壁心肌梗死”,进而引起缺血性心肌病。这正是导致他心力衰竭的真正元凶。
为了进一步明确诊断,患者接受了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显示右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包明威教授、王朗教授和张逸杰副教授仔细分析影像后认为,右冠状动脉闭塞是引起患者下壁心肌梗塞和心力衰竭的根本原因。在江洪教授的指导下,包明威教授团队认真研究了手术方案,并决定开通已经闭塞长达1年的右冠状动脉。在张逸杰副教授配合下,包明威教授精细操作导丝艰难地通过了病变,扩张后顺利植入支架,使闭塞的血管完全恢复了血流。
顺利植入支架后,闭塞的血管完全恢复了血流。通讯员供图
术后第4天,老郭康复出院。摸着自己平坦的肚子、看着完全消肿的脚背,他百感交集:“破了一辈子案,没想到因为固执己见,为自己断了一桩冤案。以后一定听从医生指导,认真吃药,科学看病。”
包明威教授提醒公众,心肌梗死早期,心电图和心肌酶存在动态变化,不能仅凭心电图就排除心肌梗死。部分心肌梗死的症状有迷惑性,易被误诊为胃病、急腹症、牙痛、肩关节炎。“胸痛直接上大医院”,才是正确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