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讯 (记者成熔兴、通讯员吴晓、赵银斐、陈桵)11月12日下午,武汉市“绿色驿站现场推进会”在江岸区百步亭社区召开。湖北日报全媒记者从会上获悉,由武汉市园林和林业局、武汉市绿化委员会办公室主办的“绿色驿站”进社区进学校服务项目自今年4月启动以来,已在全市10个城区内选定了100个建设点位建设“绿色驿站”,完成项目建设79个,组织策划植物医生问诊、自然教育、花艺培训等活动524场,服务居民2万人次。
居民共商共享打造美好空间
“铺设园路的砖是捡来的,木栅栏是自己劈的,昆虫箱是别人不要的,连挂“绿色驿站”招牌的木桩,都是几棵伐去了树冠的死树。”在百步亭社区龙庭,“绿色驿站”站长、社区志愿者蔡运福分享了从今年6月开始,大家共商共建“绿色驿站”的全过程,包括选定点位、功能分区、花苗扦插、驿站维护等。
龙庭“绿色驿站”建设在小区东南角,离居民楼不到50米的距离,以前这里是一块公共闲置空地,进不去人,看着怪浪费。历经5个多月的改造,如今这块土地已被五颜六色、造型独特的绿植覆盖,放眼望去一片绿意盎然,每一株花木还系着一个“身份牌”,上面的认养人负责各自花卉的后期维护。居民参与度高、景观效果好、共建形式活,这个精心打造的社区绿色共享空间,让隔壁小区的居民“眼馋”,专程过来遛弯打卡。
“驿站建设过程中,怎么调动居民参与积极性?”“建成后如何夯实基础管理、扩大服务面?”在志愿者的带领下,与会人员边走边看,就 “绿色驿站”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志愿者交流,有的还拿出手机拍照记录。现场,华中师范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教授袁方成,武汉科技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研究生导师侯涛正分别为居民作做题为《社区共建共治》《植物分类讲解》的科普讲座,引导居民践行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
百步亭社区龙庭党总支书记李娜表示,“绿色驿站”的建设,不仅改善了社区生活环境,让居民开门见绿、社区享绿,同时也引导居民积极参与志愿服务,交流养花弄草技艺与植物知识科普,促进邻里关系和谐。下一步,社区还将动员更多辖区居民和其他力量共同参与驿站建设,强化“绿色驿站”管理机制,通过形式多样的园艺活动,激发居民参与热情,打造共建共享的社区治理格局。
社区、NGO都参与其中
随后的交流会现场,江汉区民权街打铜社区书记倪娟、NGO“花仙子”公益代表刘英分别从不同角度分享了如何利用“绿色驿站”疗养居民身心、和谐邻里关系,推进社区共治共享的经验与做法。
“在选址上,要从设施建设、空间利用、运行发展等方面科学布局,向老人居住偏多的社区倾斜,让改造后的老旧社区焕发绿色生机,增添新气象,也让老人老有所乐。”倪娟介绍,打铜社区位于寸土寸金的江汉路附近,辖区80%以上都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建造的房屋,街巷纵横交错,房屋密集,老年人、外来人口多、流动性大,社区内没有专业化物业,是一个典型的开放式老旧社区。针对社区公共绿化空间资源缺乏的问题,社区将5楼天台打造成面积近200平方米的空中花园,成为了社区工作者、志愿者和居民共建共享的睦邻友善绿色生活圈。
今年7月,在江汉区唐家墩街唐蔡社区,由“花仙子”社区公益服务中心牵头打造、维护的共享花园被授牌为“绿色驿站”。近年来,“花仙子”在家庭生活垃圾分类,厨余堆肥示范户培育,社区堆肥点、社区园艺角建设等方面积累了一定经验。现场,刘英讲解了怎样整合社区资源,与社区居民共同打造“绿色驿站”的经历。
袁方成教授听了大家的发言后,忍不住为武汉“绿色驿站”点赞。在他看来,“绿色驿站”是家门口的绿水青山,是快时代里的一方“慢空间”,十分难得。“驿站虽小,却是撬动社会绿色发展的大力量!”
“虽然由政府主导,但“绿色驿站”的建设更重要的是公众参与。”武汉市园林和林业局局长余力军对驿站的志愿者们表示了感谢,也呼吁更多市民积极参与进来。并表示,下一步该局进一步关注需求、共建共享、突出特色,加快推动剩下的21个驿站的建设。
据悉,武汉市“绿色驿站”从2018年开始试水建设,当年共建成100个。经过对“绿色驿站”建管模式的不断摸索和提升,今年4月,由武汉市园林和林业局、武汉市绿化委员会办公室主办的“绿色驿站”进社区进学校服务项目再次启动。截至2021年11月初,已选定100个建设点位,目前已完成多闻、唐蔡、打铜等79个社区、学校的“绿色驿站”建设,分布在武汉10个城区;组织策划植物医生问诊、自然教育、花艺培训等活动524场,服务居民2万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