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肺病久治不愈,肺上千疮百孔,四处漏气,患者憋闷不堪,医生手术修补难度极大,且复发率极高;结核性脓胸患者,肺被钙化物包裹,“锁”在狭小空间里,手术刀无法切割钙化物为肺“解锁”。在武汉市肺科医院,80后外科医生刘小玉迎难而上,多次化解医学难题,让患者自如呼吸。他说,“以病人为中心,解除病人痛苦”是他技术突破的动力。
医生巧思“补肺”根治难治气胸
60岁的患者吴先生患有结核病和慢性肺病,肺上是千疮百孔的鼓泡,称为“肺大疱”。肺大疱一破,肺就漏气,漏到胸腔内的空气,增强了胸腔内的气压,随即进一步压瘪肺,让人憋闷不已,形成难治性气胸。
“对于数量众多的肺大疱破裂引起的难治性气胸,普通的外科医生只能逐一切除肺大疱,然后缝合创口。这样一来,不但扎口处占用、损耗了部分肺功能,且有再次溃破的风险。同时,也无法避免新的肺大疱出现、破裂。常有患者刚出院两天,又回来住院。”刘小玉说,这样的疾病复发率极高,肺多处漏气,患者的痛苦程度可想而知。吴先生已憋闷十余年,曾经术后没多久就因出现新的肺大疱破裂,而不得不再次住院。
这个手术难题,却难不住有心人。刘小玉利用外出学习交流机会,在上海市肺科医院专家的启发下,大胆设想一种新的手术方式。
术中,刘小玉先处理掉吴先生一个个破溃的肺大疱,但并不修补,而让创口敞开着。之后,他将胸腔壁的壁层胸膜完整剔下。肺大疱创口与没了膜的胸腔壁创口便贴合在一起,在技术手段辅助下,两个创口在接下来的几天吻合着,最终慢慢长在一起。
11月15日,术后一周,吴先生术前的憋闷感,一扫而光,呼吸畅通有力。刘小玉检查后发现,吴先生的肺有了新的“保护层”——胸腔壁。这种借助胸腔壁充当肺保护层的方法,一劳永逸,让千疮百孔的肺,几乎可以永不漏气。此举填补中西部地区技术空白。
肺科医生用上骨科器械为肺“解锁”
这已不是刘小玉第一次大胆设想破解手术难题了。今年8月,刘小玉创造性采用“为肺解锁”技术,解决了肺外浆膜钙化,锁死肺的难题。
浆膜本是人体脏器的“安全带、减震器”,但如果钙化成“铜墙铁壁”,就需要手术,创伤大、风险高。49岁患者老杨(化姓)患有结核性脓胸。在肺科医院检查时发现,因延误治疗多年,其肺外浆膜和胸腔壁上的浆膜都已钙化,形成“墙”一般的硬壳,将肺“锁”在狭小空间里,老杨因此咳、喘、闷,痛苦不堪。刘小玉说,已钙化的浆膜厚度达约1厘米,普通外科手术刀无法切割。
刘小玉反复思考,大胆的他想到了骨科手术上用的椎板咬骨钳。通过咬骨钳,可以将钙化的胸腔内壁浆膜打穿。这只是第一步,更难的是如何把这堵“墙”从胸腔壁上除下。“困难的是没有足够操作空间,考验着手术主刀医生的能力,也考验着扶镜手的技术。扶镜手要时刻保证胸腔镜精准地锁定在毫厘之间。”刘小玉介绍。
好在团队有着长期的技术探索和手术经验积累,难题很快被突破,刘小玉拆掉了“铜墙铁壁”。刘小玉介绍,通过单孔胸腔镜这样的微创技术解决已出现钙化的脓胸,难度很大,肺科医院成功挑战“不可能”。避免了大开胸手术对患者带来的创伤和风险,同时降低了手术费用。
“任何一种创新,都需要丰富的经验作为技术储备。此外,创新有风险,若病人不接受,这些设想都无法实现。幸运的是,病人信任我们,愿意大胆尝试。”刘小玉说,他一直崇敬裘法祖那样有开拓精神的医学家,正是以病人为中心,促成了医生们的一次次突破。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余瑾毅 通讯员 张全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