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5日上午,共和国勋章获得者、“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的骨灰安葬仪式在长沙市唐人万寿园陵墓举行,湖南省农科院主办袁隆平院士追思礼,现场及全网无数百姓展开对老先生的深情怀念。
民为国基,谷为民命。对于我们这样一个人口达14亿之众的泱泱大国,粮食安全关乎民之根本、国之命脉。人们不会忘记,曾经的艰难岁月,新中国成立之初,面对人多地少、粮食紧缺的难题,国家对城乡居民的生活必需品实行计划供应,一张小小的粮票承载着全家几口人的希望。人们更不会忘记,是谁让中国人牢牢把饭碗端在自己手中:他为了找到雄性不育的水稻植株,历时6年之久,遍寻多个省市;他面对关于杂交水稻多年不休的争议,专注于田畴,用事实说话;他九十多岁高龄仍在科研攻关的第一线,要从“90后”一直干到“100后”……一稻济世,万家粮足,袁隆平院士用科学解决了半个中国的温饱问题。
面朝土地,心怀天下。“愿天下人都有饱饭吃”是袁老毕生的愿望,饥饿对于当代中国人来说,可能是一个有些遥远的话题,但在世界很多地方仍然真实存在。袁隆平院士不仅让中国人端牢手里的饭碗,更带着科研团队在世界各地播撒下大爱的种子,杂交水稻已在亚洲、非洲、美洲40多个国家成功示范,并在10多个国家大面积推广,帮助无数人口摆脱饥饿,让中国从世界粮食救援的接受者转变为世界粮食安全的护航者。
最好的追念,是努力成为像他一样的人。袁隆平院士一生潜心研究、默默耕耘、敢于挑战、善于创新、淡泊名利,不仅留给世人金灿灿的口粮,更留下熠熠生辉的精神食粮。袁老遗像背后的巨石上镌刻着他的话:人就像种子,要做一粒好种子。做粒好种子,要时刻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继续奋进“禾下乘凉梦”;做粒好种子,要一粥一饭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念物力维艰;做粒好种子,要做好平凡岗位上的本职工作,生长成真正对社会、对国家有贡献的良木。
稿源:荆楚网
作者:孙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