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 徐颖
11月5日,“草原母亲”都贵玛被授予“全国道德模范”荣誉称号。都贵玛是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脑木更苏木的牧民,她与28个“国家的孩子”的故事曾感动了无数人,她被亲切地称为“草原最美的额吉”。
中国作协会员、北京市作协签约作家郭雪波,以“草原母亲”都贵玛等为人物原型,描绘上世纪60年代草原敞开伟大的母爱胸怀,接受“三千孤儿入内蒙古”的感人故事,创作了30万字长篇小说《摇篮旁的额吉》,近日该书由作家出版社出版。消息一经发布,马上引起了媒体界的广泛关注。
原型故事家喻户晓,小说是如何塑造人物艺术形象的?宏大的历史背景与细节化的个人描写,两者是如何兼顾的?“小说经过了4年半的准备和写作,采访和收集的资料有上百万字,小说反复修改了五六稿。”11月16日,极目新闻记者联系到七旬蒙古族作家郭雪波,他接受了记者的电话专访,坦诚了创作中虽有种种不易,但最终克服困难,将草原母亲的伟大与悲悯,绘制于史诗性的历史画卷中。
侧重从母亲角度塑造草原最美的额吉
极目新闻记者:是什么契机,让你选择“三千孤儿入内蒙古”作为小说创作题材?
郭雪波:5年前,内蒙古自治区文联、作协打造“文学精品工程项目”,提供给作家一些重大题材,自治区以外的作家、老家是内蒙古的,也可以参与。我是北京市作协签约作家,老家是内蒙古的。我从众多选题里挑选了“三千孤儿入内蒙古”这一重大主题。经过4年半的调查采访,采访了众多草原母亲的故事,特别是采访了“19岁时领养28个孤儿”“一生未嫁”的女护士的故事,深深为之感动。目前,书刚出来,《摇篮旁的额吉》也入选了中国作协重点扶持项目。
20世纪60年代初,新中国遭遇严重自然灾害,全国粮食供应缺乏,上海、江苏、浙江等地的几十个孤儿院里,孤儿面临粮食不足的威胁。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政府主动请缨,将三千多名南方孤儿接到大草原。
当时草原上也很困难,也没有多少牛羊,没有多少牛奶羊奶,草原人民勒紧裤腰带,把这三千多名孤儿抚养长大。“三千孤儿入内蒙古”这一题材,过去也有作家写,也拍过电视剧《国家的孩子》,但过去从孩子的角度写得多,我这次侧重从母亲角度塑造“草原最美的额吉”,反映母亲的仁慈、博爱,以及草原的胸怀。
小说人物以都贵玛为原型,但不是都贵玛
极目新闻记者:都贵玛的故事十分感人,你的这部作品不是报告文学,是长篇小说,那么原型和小说塑造的艺术形象之间是什么关系?
郭雪波:文学创作来自于生活,来自于泥土。有了小说原型,还需要用文学的描述,来塑造形象。对于一个作家来说,对现实生活中发生的真善美的故事,要关注到,不能放过。文学的初衷就是反映真善美,我很有幸碰到这样的选题,写好这些故事是对我们的本能要求,也是我们的职责和担当。
反映上世纪60年代大饥荒后的生活,历史条件非常艰苦,但时至今日,写得太苦难了也不合适。当时也有各种各样的社会问题,小说既要符合历史,也要符合当代的阅读需求。我从上百万字的写作材料中,取其精华,反复地选择细节,修改了五六稿,才有了今天与读者见面的故事。
小说人物以都贵玛为原型,但不是都贵玛。小说主人公叫“阿伦高娃”,是一名30多岁的下放干部,从下放路上就一路收养孤儿,除了自己抚养长大5个孤儿之外,经她管理的妇幼救护站接受转送了30多名孤儿。她的丈夫“厄日格泰”,是一名隐名埋姓的老地下党员,曾经被日本人枪毙过一次,脑袋里有一颗子弹,一生追随阿伦高娃,帮助她一起抚养孤儿。他们遇到了很多困难,一直到他们退休,把5个孤儿抚养长大。孤儿们有的大学毕业,有的研究生毕业,他们没有选择留在大城市,又回到养育他们的草原,报效草原。小说历史跨度从上世纪60年代一直持续到改革开放后,有评论家认为这部小说是史诗性的。
小时候吃窝窝头、野菜,还吃过泥土
记者:你现在还经常回老家吗,觉得家乡变化大吗?
郭雪波:我是在北京退休的。我是1978年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届大学生,1980年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编剧专业。毕业后在内蒙社科院从事文学研究工作,1984年又调回北京工作。退休前是中国出版集团华文出版社的编审。
我基本上每年都回内蒙古老家,也一直关心老家的事情。我的许多亲戚都住在科尔沁大草原,上世纪60年代和大家一样,吃不饱肚子,我小时候也是吃窝窝头、野菜,饥荒的时候野菜也吃不上,我还吃过泥土,吃进去拉不出来。三年自然灾害的磨难,我们都经历过。所以,当时的草原也很困难,能抚养三千孤儿长大非常不容易,是有大爱的。
现在家乡变化大了,最大的变化是富裕了,老百姓都念共产党的好。种地不收税,还有各种补贴。草原上机器收割也普及了,牧民们很安闲。这些年政府组织了各种各样的文化活动,像歌唱比赛、跳安代舞、赛马、摔跤、越野车比赛……牧民们一点都不寂寞。
作家简介——
郭雪波,中国作协会员,北京作协签约作家。主要作品有:长篇《狼孩》《银狐》《青旗嘎达梅林》《蒙古里亚》《诺门罕之锤》《山之巍峨——林则徐传》等;中短篇集《大漠魂》《大萨满之金羊车》《狼与狐》《郭雪波小说自选集三卷本》《一个女孩的大雾之夜》等十余部,多部作品被译成英法德日韩等文字在国外出版。作品《沙狐》获“五个一工程”奖,《银狐》《狼孩》获全国少数民族文学“骏马奖”,《大漠魂》获“联合报文学奖”,《狼孩》获香港“中学生好书龙虎榜”十本好书奖;并获内蒙古自治区政府文学艺术特殊贡献奖。
名家推荐语——
我是蒙古草原的女儿,我热爱那里的一草一木热爱那里的牛羊骆驼,热爱那里的野狼和狐狸。郭雪波是我青年时期就认识的朋友,他的作品再次把我带进老家那神秘而又奇幻迷离的世界令我振奋不已。(表演艺术家 斯琴高娃)
《摇篮旁的额吉》是一部史诗性的长篇小说。伟大的母爱,浓郁的自然之爱,细密的故事性,在各种关系中展开的探索非常有新意,甚至对草原史诗书写都有突出的新贡献。(文学评论家 施战军)
写了让人刻骨铭心的故事,展现了蒙古族人民的博大胸怀,具有雄浑的史诗性。(文学评论家 梁鸿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