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讯(记者方琳、通讯员王潇潇)11月18日,中国工程院2021年院士增选结果公布。华中科技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院长邬堂春教授当选。该校院士增至20人。
邬堂春教授是我国职业卫生与环境卫生学领域首位国家杰青、长江学者、“973计划”和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基金委创新群体负责人。针对环境健康领域长期存在、尚未破解的重大科学难题,运用大样本、高质量的前瞻性队列,在空气污染与健康领域做出了诸多贡献——
采用世界最大、随访44年的7.4万接尘工人队列,揭示并解答矽尘暴露致肺癌和冠心病死亡增加(分别增加1.50、1.86倍)的世界难题,为国际癌症研究机构认定矽尘为肺致癌物提供了高级别证据,促进了中美等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的重大修订。新标准的实施显著减少了尘肺、肺癌的发生,延长工人的预期寿命。
针对全球30多亿人家用固体燃料致健康危害的难题,对51万多居民(迄今样本量世界最大)进行了9.8年随访研究,首次揭示家用固体燃料烹饪、取暖产生的室内空气污染,分别导致每10万居民每年增加338、392人死亡,是居民过早死亡的重要病因;揭示改用清洁能源是减少居民死亡的关键对策;有效通风可减少使用固体燃料和清洁能源烹饪者的死亡风险,估计每年减少中国30万人的过早死亡,是经济有效可行的预防措施,改变了中国乃至世界的预防对策。
深入研究了空气污染致心肺损害的主要成分(如多环芳烃、钛、砷、铜)和作用机制(如热休克蛋白、DNA甲基化),为制订环境质量标准和高效精准预防提供了新证据。面对新冠疫情,领衔研判武汉新冠肺炎防控效果和疫情趋势,证实了联防联控、医疗卫生学科协同作战的巨大成效,揭示新冠病毒传播的高传染和高隐蔽性,为抗疫取得战略性胜利提供了科技支撑。
邬堂春教授在揭示环境病因、阐明发病机制和制定预防对策等方面作出了杰出贡献,对中国乃至世界创建清洁环境、促进健康长寿、共享美好生活的预防医学实践,具有引领示范作用。在JAMA(两篇)、Nature、J Clin Oncol、Circulation等发表论文402篇,被CA Cancer J Clin、New Engl J Med、Nature等正面引用14,328次;主编《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教材和《环境与精准预防》等3本著作,获国家自然科学、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各1项,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
截至目前,华中科技大学两院院士增至20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7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3人。
2021年度院士增选中,华中科技大学还有6位校友当选,分别是:
1982届本科、1984届硕士校友周又和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1983届本科、1989届硕士校友张旭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1985届本科校友于登云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1989届硕士校友陈光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1983届本科校友饶宏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2007届博士校友高宗余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