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好一班人,振兴一个村。连日来,全省各地正在有条不紊地开展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举,这次换届是在开启“十四五”新征程的关键时期、在庆祝建党百年的重要历史节点下进行的,是班子任期由3年改为5年、与县乡党政领导班子换届同步进行的首次换届,是基层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关乎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和群众幸福生活实现,意义重大、影响深远。要强化系统思维,做好换前“育”、换中“考”、换后“训”的“三篇文章”,选出组织放心、党员群众满意的“领头雁”,为夯实党在农村的执政根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奠定坚实基础。
做好“育”的文章,让储备足起来。“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打好提前量,定期跟踪联系本村(社区)致富能人、村医村教、退伍军人、回乡创业优秀青年等“本土人才”,把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积极分子吸纳进入后备干部队伍,抓好培育储备,壮大党员队伍,提前谋划“两委”合适人选。转变旧思想,坚决摒弃“望天收”想法,杜绝坐等“组织派”、临时“空降凑”的现象,避免选下去的村干部有情绪,选上来的村干部有压力,造成无人可选或者选人不宜的被动局面。针对性培育,对重点储备对象加强培养引导,有针对性地压担子、引路子,提供锻炼的机会和成长的平台,让他们快速成长、独当一面,做好“接棒”准备。
做好“考”的文章,让人选优起来。“大浪淘沙,沉者为金。”要经得住组织考验,全方位考察考核德能勤绩廉。譬如,宜昌市远安县探索建立政治过硬、本领过硬、作风过硬“三维”评价体系,制定26项具体评判标准,为每一名村(社区)干部精准“画像”、全面“体检”,确保所有候选人过硬、过关。候选干部要经得住党员群众考验,应深入党员群众中间,用好民主评议这一“试金石”,随机走访一定数量的党员群众,在湾组屋场、小区街巷一线收集意见、了解评价,检验群众认可度、满意度。要经得住实践考验,坚持实干实绩导向,从为群众做了哪些好事、实事,解决了多少“急难愁盼”角度,考察村干部政治素质、能力品行,在实践中见真章。
做好“训”的文章,让能力强起来。“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如果说基层干部承担着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在“最后一公里”的职责,那么村(社区)干部就是链接“最后一米”的桥梁和纽带。加强新任“两委”班子培训提能,极其必要、尤为关键。首先,及时组织新任班子开展集中培训,针对副职干部新任主职,欠缺统筹谋划、领导管理能力;在外能人回乡任职,不精通“三农”工作等实际,区分不同情况、不同问题,分层分类开展培训,帮助新任班子理清思路、掌握方法、推进工作。其次,实行班子“结对帮带”,让乡镇领导班子成员一对一结对帮带村(社区)“两委”成员,教工作方法“授之以渔”,解实际困难除“后顾之忧”。最后,要落实基层减负要求,严格落实村(社区)事项准入制度,明晰职能权责,进一步减轻村干部负担,让他们轻装上阵,在新岗位上展现新作为推动新发展。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农村干部是乡村振兴的推动者、组织者、实践者,要做好换届“三篇文章”,真正把那些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领头雁”选拔进入村(社区)“两委”班子,带领广大群众建设美丽家园、实现乡村振兴。
稿源:荆楚网
作者:李博文(宜昌远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