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九月,武汉市举行的财政金融赶集会引来众多企业关注(资料图片)。 (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刘畅 摄)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刘畅
通讯员 黄志敏 李小娟 廖晓玲
去年,疫情突如其来,中小微企业遭遇前所未有的冲击。
武汉市当机立断,出台纾困贷款财政贴息政策,千亿资金为企业送上“及时雨”。今年,一项问卷调查显示:61%的受访企业希望延续这项政策。
今年,武汉市再启财政贴息贷款,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瞄准“急难愁盼”降门槛、减环节、扩大覆盖面,助中小微企业重焕活力。
三场赶集会链接3000家商户
10月18日,武汉市财政金融惠企惠民赶集会汉阳专场,12家部门单位和16家金融机构设置22个摊位,专题宣讲纾困政策。
“300万元贷款可网上申请,最快次日就可拿到初审结果;300万元到1000万元的融资需求,可线下收集资料、线上快速审批。”多家银行的政策宣讲吸引了众多关注的目光。
调查显示,武汉有部分市场主体对纾困政策不了解,未填报相关申请,首贷率为零。实际上他们存在较强烈的资金需求,个别甚至靠利率较高的网贷维持。
“差点失之交臂。”武汉智慧云物联网科技公司总经理范丽娟坦言,之前对这么好的政策知之甚少。该公司主营物联网智能安全充电业务,疫情过后发力新基建,资金需求特别大。现场沟通后,企业与银行敲定1000万元的纾困贷款方案。
今年,武汉市财政局牵头举办三场财政金融惠企惠民赶集会,开展“送政策入千家”“搭平台迎百户”“听建议问十企”“访名品进五店”等系列活动,深入走访约3000家商户。
门槛降了速度快了
“凡在武汉市登记注册、正常经营、符合条件的市场主体,均可申报2021年纾困贷款。”新一轮贴息政策取消名单限制,受到中小微企业普遍欢迎。
名单制的初衷是为了优先扶持保供保民生相关的企业,但在实施中操作流程较长、效率不高。
今年,武汉研究新一轮财政贴息措施,改“名单限制”为“用途控制”,改“多头申报”为“就地申报”,改“市级审核”为“区级审核”,改“单点兑付”为“多点兑付”,支持对象更明确、申报流程更优化、审核手续更快捷、贴息兑现更及时。
“没想到不用抵押,只凭纳税诚信记录就能贷到款。”在江汉区赶集会上,武汉天乐鑫机电有限公司总经理甘娟,紧握武汉农商银行江汉路支行副行长王华的双手。
该公司主要代理经营电线二厂线材,年营业额5000多万元,疫后流动资金紧张。由于之前纳税记录优良,通过大数据查询后,武汉农商银行为其办理了“税e贷”,当天就成功提款50万元。
眼下,武汉开展纾困贷款业务的银行有25家、网点数千个,提供融资担保服务的担保机构超10家。
贴息与担险“双管齐下”
“贴息与担险‘双管齐下’,引导‘金融活水’为企业纾困解渴。”武汉市财政局相关负责人说,连续两年这么大的纾困助企力度,在武汉尚属首次。
“贷款享受财政贴息,100万元以内的贷款还免收担保费,大大减轻了融资负担。”不少“老板”点赞纾困政策。
武汉出台细化措施,由政府提供增信,对于小微、三农等市场主体正常生产经营的资金需求,担保机构应担尽担,银行机构应贷尽贷,财政部门应贴尽贴。
新成立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武汉市融资担保有限公司,今年累计提供政策性融资担保服务51亿元,惠及小微企业7000余户。